(一)位于湖南長沙甯鄉縣西。爲衡山山脈之分支、沩水之發源地。又稱大沩山。山多平地,水道便利,
故古來出家人每多耕作于此,而有“羅漢田”之稱。唐僧靈祐居于此,世稱“沩山禅師”。大中年頃,裴休上奏爲建密印寺。另有同慶寺、花果園、觀音堂、蓮花庵等名勝。[古今圖書集成職方典第一二○二、第一二一○]
(二)位于湖南東部醴陵縣東。又稱小沩山。山上有小沩山寺,爲唐代大緣禅師所建。
(叁)即沩仰宗初祖沩山靈祐。(參閱“沩山靈祐”6109)
(人名)唐潭州沩山禅師,名靈佑,福州長溪人。年十五出家。在杭州龍興寺究大小乘教。年二十叁,遊江西,參百丈海禅師,究明心法。往沩山構梵宇。值武宗毀釋,裹頭隱于民。大中初,裴休請師還沩山。連帥李景讓奏額曰同慶寺。禅會殊盛。敷揚宗教四十余年。大中七年寂,壽八十叁。敕谥大圓禅師。師嗣百丈海。海嗣馬祖一。見傳燈錄九,會元八,稽古略叁。
唐潭州沩山禅師,名靈祐,福州長溪人,參百丈懷海禅師,究明心法,值武宗毀佛,裹頭隱藏于民間,大中初,還爲山,宏法四十余年寂,壽八十叁。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