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Ratnas/ikhi 。爲釋迦牟尼佛于過去世修菩薩行,至最初阿僧祇劫滿時所奉事供養之佛。又作剌那屍棄佛。意譯寶髻佛、寶積佛、寶頂佛。大智度論卷四(大二五·八七上):“從過去釋迦文佛到罽那屍棄佛,爲初阿僧祇,是中菩薩永離女人身。從罽那屍棄佛至燃燈佛,爲二阿僧祇,(中略)是時燃燈佛便授其記,“汝當來世作佛,名釋迦牟尼。””[優婆塞戒經卷一、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七、俱,舍論卷十八]
(佛名)釋迦修行中出初僧祇滿位之佛名。智度論四曰:“從過去釋迦文佛到罽那屍棄,爲初阿僧祇。”舊俱舍十叁作“刺那屍棄。”新婆沙一百七十七,新俱舍十八作“寶髻。”優婆塞戒經一作“寶頂。”菩薩本行經作“螺髻。”玄應音義九曰:“罽那居例切,秦言寶積,經本或作刺那,力達切。”梵Ratnaśik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