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小乘俱舍之見思二惑總數也。
(術語)使又名隨眠。皆爲煩惱之異名。小乘俱舍以見思之惑立九十八使。見見思條及九十八隨眠條。
[出天臺四教儀集注] 謂欲界有貪嗔癡慢四種思惑。色界無色界名有貪癡慢叁種思惑。叁界思惑。共爲十使。並前見惑八十八使。合之而爲九十八使也。 - 明·一如等 撰
見谛門八十八使 欲界有叁十二使 色界有二十八使 無色界二十八使
思惟門十使 欲界有四使 色界有叁使 無色界有叁使
次十使而辨九十八使者。正爲見思兩道惑障不同。欲使修觀之者。精識所治之惑。斷伏無濫。故教門曆叁界五行。細分別十使。則有九十八也。亦名九十八煩惱。通名爲使。名煩惱者。類如前釋。若離九十八使。則出一切煩惱。今依數人明九十八使也。若成實論人。所解則異也
見谛惑欲界叁十二使 苦谛下具有十使。集谛下有七使。除身見邊見戒取。滅谛下有七使。亦除身見邊見戒取。道谛下有八使。但除身見邊見。故欲界四行下。合有叁十二使
見谛惑色界二十八使 苦谛下有九使除嗔。集谛下有六使除嗔。及除身見邊見戒取。滅谛下有六使。亦除嗔及身見邊見戒取。道谛下有七使。亦除嗔使及身見邊見。故色界四行下。合有二十八使也
見谛惑無色界二十八使 苦谛下有九使。集谛下有六使。滅谛下有六使。道谛下有七使。若取若除。皆如色界中分別。故無色界四行下。合二十八使。合叁界四谛下。有八十八使。並是能障見谛之惑。爲須陀洹見道之所斷也。分別使相略說。並如前十使章門辨也
思惟惑欲界四使 一貪使。二嗔使。叁癡使。四慢使
此使從斯陀含向。入修道斷。乃至阿那含果。九品方盡
思惟惑色界叁使 一貪使。二癡使。叁慢使
此叁使並是阿羅漢向。用修道智斷也
思惟惑無色界叁使 一貪使。二癡使。叁慢使
故叁界思惟惑合有十使。足前見谛。合爲九十八使。但此叁使亦是阿羅漢向斷。至果方盡也
次此應廣出諸煩惱科目。所謂叁漏。四流。四縛。八邪。八倒。九結。九惱。十纏。乃至五百煩惱。八萬四千諸塵勞門。及恒沙等數煩惱。皆從見愛九十八使。離合而辨。若具出科目(雲雲)。今略出數科。足以顯教門明煩惱離合惑障潤生之法。諸煩惱科目。至第六卷中。別當更隨要而出 - 隋·智顗 撰
由見思二惑,分別叁界有九十八使。九十八使,即九十八隨眠。謂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十使。
一、見惑八十八使 謂欲界叁十二,色無色界各二十八,成八十八也。
一、欲界叁十二 謂苦下十,集滅下各七,道下八,成叁十二也。
一、苦下十 貪、嗔、癡、慢、疑、身、邊、見、取、戒。
二、集下七 貪、嗔、癡、慢、疑、見、取(缺身、邊、戒)。
叁、滅下七 貪、嗔、癡、慢、疑、見、取(缺身、邊、戒)。
四、道下八 貪、嗔、癡、慢、疑、見、取、戒(缺身、邊)。
二、色界二十八 謂苦下九,集下六,滅下六,道下七,成二十八也。
一、苦下九 貪、癡、慢、疑、身、邊、見、取、戒(缺嗔)。
二、集下六 貪、癡、慢、疑、見、取(缺嗔、身、邊、戒)。
叁、滅下六 貪、癡、慢、疑、見、取(缺嗔、身、邊、戒)。
四、道下七 貪、癡、慢、疑、見、取、戒(缺嗔、身、邊)。
叁、無色界亦二十八,同于色界。
二、思惑十使 謂欲界下四,色無色界下各叁,而成十也。
一、欲界下四 貪、嗔、癡、慢。
二、色界下叁 貪、癡、慢。
叁、無色界下叁 貪、癡、慢。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