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一,貪煩惱,染著爲性,生苦爲業。二,嗔煩惱,憎恚爲性,不安與惡行之所依爲業。叁,癡煩惱,于諸理事迷闇爲性,一切諸惑之所依爲業。四,慢煩惱,恃己于他高舉爲性,生苦爲業。五,疑煩惱,于諸谛理猶豫爲性,能障信心爲業。六,惡見煩惱,顛倒推求之惡慧爲性,能障善見而生苦爲業。此惡見之中有五種:一身見,固執實我也。二邊見,偏執我之斷常也。叁邪見,撥無因果之理也。四見取見,固執自己之惡見也。五戒禁見,固執非理之戒禁也。因而合之則爲六煩惱,開之則爲十煩惱。是爲諸惑中之根本,余惑以之爲體爲所依而生,故名之爲本惑,亦名爲根本煩惱。臺家分之爲利鈍之二使,前五煩惱爲五鈍使,後五惡見爲五利使。見唯識論六,百法問答鈔一。
六大煩惱者:
一、貪煩惱 染著爲性,生苦爲業。
二、嗔煩惱 憎恚爲性,不安與惡行之所依爲業。
叁、癡煩惱 于諸理事迷闇爲性,一切諸惑之所依爲業。
四、慢煩惱 恃己于他高舉爲性,生苦爲業。
五、疑煩惱 于諸谛理,猶豫爲性,能障信心爲業。
六、惡見煩惱 顛倒推求之惡慧爲性,能障善見而生苦爲業,此惡見之中有五種:
一、身見 固執實我也。
二、邊見 偏執我之斷常也。
叁、邪見 撥無因果之理也。
四、見取見 固執自己之惡見也。
五、戒禁見 固執非理之戒禁也。
是爲諸惑中之根本,余惑以之爲體,爲所依而生,故名之爲本惑,亦名爲根本煩惱。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