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六妙門?六妙門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法界次第初門、佛學次第統編、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六妙門”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爲天臺宗所立。妙,指涅槃;入于涅槃之法門有六,故稱六妙門。此處特指六種禅觀,即:(一)數息門,數息(從一至十)攝心,爲入定之要法,故爲第一妙門。(二)隨息門,隨息之出入而不計其數,如此則禅定自易引發,故爲第二妙門。(叁)止門,心止而諸禅自發,故爲第叁妙門。(四)觀門,觀五陰之虛妄,破種種顛倒妄見,則無漏之方便智可因此開發,故爲第四妙門。(五)還門,收心還照,知能觀之心非實,則我執自亡,無漏之方便智自然而朗,故爲第五妙門。(六)淨門,心無住著,泯然清淨,則真明之無漏智因此而發,自然斷惑證真,故爲第六妙門六妙門中,前叁門屬定,後叁門屬慧,依此定、慧,即可獲得真正之菩提。[六妙法門、法界次第初門卷上之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名數)一數息門,善調身息,數息自一至十,以攝亂心。是爲入定之要。故以數息爲妙門。二隨門,細心依息,知入知出,謂爲隨息。若強存數,則有起念之失,故宜放數息而修隨息。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皆悉知之。由是諸禅自發,以隨爲妙門也。叁止門,息心靜慮名之爲止,行者雖依隨息而心安明淨,然若心依于隨,則有起想之亂,故宜舍隨而修止。凝心寂慮,心無波動,則諸禅定將自開發,是以止爲門也。四觀門,分別權析之心,名爲觀,行者雖因止而證諸禅定,然解慧未發,無明之心,味著諸定。故宜觀心分明,知五陰之虛诳,破四顛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見。顛倒既無,則無漏之方便因此開發。故以觀爲門。五還門,轉心返照,名爲還。行者雖修觀照,然若計我能觀照而破顛倒,則爲計我之惑,反與外道同,故當轉心而反照能觀之心。若知能觀之心,虛诳無實,即附觀執我之倒自亡,而無漏之方便智,自然而朗,故以還爲門。六淨門,心無所依,妄波不起,名爲淨。行者修還時,雖能破能觀之倒心。然未發真明之無漏智,由住于無能所,即是一個受念,故使心智穢濁。若覺知之已,不住不著,泯然清淨,則真明因此開發,即斷叁界之結,證叁乘之道。是以淨爲門也。此六通稱爲妙門者,以其次第相通,而至于真妙之涅槃故也。見六妙法門,法界次第上之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名數)入真理之涅槃有六門。見妙門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出法界次第]  妙名涅槃。門名能通。修此六法。則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門。前叁是定。後叁是慧。定愛慧策。能發真明。出離生死。(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定愛慧策者。愛謂愛樂于禅。策謂策進真行也。真明者。真性之明也。)一數息門數息者。修行之人。調和氣息。不澀不滑。安詳徐數。從一至十。攝心在數。不令馳散。蓋欲界衆生。心多馳動。粗散難攝。故須數息製其散亂。是爲入定之要。故以數息爲初門也。二隨息門隨息者。細心依隨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謂修行之人。雖因前數息。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一、數息門,即善調身息,數息一至十,以攝亂心。二、隨門,即不加勉強,隨呼吸之長短,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皆悉知之。叁、止門,即息心靜慮,心安明淨,毫無波動。四、觀門,即要觀心分明,知五陰之虛妄,破四顛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見。五、還門,即轉心返照能觀 - 陳義孝編

【法界次第初門】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一數  二隨  叁止  四觀  五還  六淨

次四空定而辨六妙門者。前來所明禅定。雖複深遠。而並是世間舊法。從初至後。厭下攀上。地地之中。都未有觀慧照了出世方便。故凡夫外道。修得此十二門禅。不能發真悟道。是以生死無絕。意在此也。今之六法。前叁是定。後叁是慧。定愛慧察。能發真明。出離生死。豈同上也。此六通言妙門者。涅槃爲妙門。謂能通六法。次第相通。能至真妙泥洹。故雲妙門。一家所明。有十種六妙門。今但略出次第相生一科。六門以爲次者。此六門既是亦有漏亦無漏禅。于余亦有漏亦無漏禅中。淺而且局。故以爲次也

一數息門  攝心在息。從一至十。名之爲數。行者爲修無漏真法。先須調心入定。欲界粗散難攝。非數不治。故須善調身息。從一至十。則粗亂靜息。心神停住。是爲入定之要。故以數息。爲妙門也

二隨息門  細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爲隨。行者雖因數息心住而禅定未發。若猶存數則心有起念之失。故須放數修隨。心依于息。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淨。因是則諸禅自發。故以隨爲門也

叁止門  息心靜慮。名之爲止。行者雖因隨息心安明淨。而定猶未發。若心依隨。則微有起想之亂。澄渟安隱。莫若于止。故舍隨修止。是中多用凝心止也。凝心寂慮。心無波動。則諸禅定自然開發。故以止爲門

四觀門  分別推析之心名爲觀。行者雖因止證諸禅定。而解慧未發。若住定心。則有無明味著之乖。故須推尋檢析所證禅定。是中多用實觀四念處也。若觀心分明。則知五衆虛诳。破四顛倒及我等十六知見。顛倒既無。無漏方便因此開發。故以觀爲門

五還門  轉心反照。名之爲還。行者雖修觀照。而真明未發。若計有我能觀析破于顛倒。則計我之惑。還附觀而生。同于外道。故雲是諸外道計著。觀空智慧。不得解脫。若覺此患。即當轉心反照能觀之心。若知能觀之心虛诳無實。即附觀執我之倒自亡。因是無漏方便自然而朗。故以還爲門

六淨門  心無所依。妄波不起。名之爲淨。行者修還之時。雖能破觀之倒。若真明未發。而住無能所。即是受念。故令心智穢濁覺知。此已不住不著。泯然清淨。因此真明開發。即斷叁界結使。證叁乘道。故雲。其清淨得一心者。則萬邪滅矣。以淨爲門。意在此也 - 隋·智顗 撰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法界次第雲:“妙名涅槃,門名能通,修此六法,則能通至涅槃,故名六妙門。前叁是定,後叁是慧,定愛慧策,能發真明,出離生死。”
  一、數息門  數息者,修行之人,調和氣息,不澀不滑,安詳徐數,從一至十,攝心在數,不令馳散。蓋欲界衆生,心多馳動,粗散難攝,故須數息,製其散亂,是爲入定之要,故以數息爲初門也。
  二、隨息門  隨息者,細心依隨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謂修行之人,雖因前數息,心暫得住,而禅定未發,苦猶存數,則有起念之失,故須舍數修隨。心隨于息,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暖,悉皆知之,心安明淨。禅定自發,故以隨爲門也。
  叁、止門  止者,攝心靜慮也。謂修行之人,雖因前隨息,心安明靜,而定猶末發。若心依隨,則微有起想之亂。苟欲澄淨安隱,莫若于止。故次舍隨修止,凝心寂慮,禅定自發,故以止爲門也。
  四、觀門  觀者分別觀察之心也。謂修行之人,雖因前止,證諸禅定,而解慧未發。若心住定,則有味著之失。是故不著于止,起觀分別,則無漏方便,因此開發,故以觀爲門也。
  五、還門  還者轉心返照也。謂修行之人,雖修前觀,分別觀察,而真明未發。即當舍觀修還,反照能觀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運返本還源,故以還爲門也。
  六、淨門  淨者心無所依,不起妄想分別之垢也。謂修行之人,雖修前還,而真明猶未能發。即當舍還修淨,淨心成就,即發叁乘聖道,故以淨爲門也。 - 明·楊卓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六妙門”的解釋

  1、數息門。即善調身息、數息一至十,以攝亂心;

  2、隨門。即不加勉強,隨呼吸之長短,入時知入,出時知出,長短冷暧,皆悉知之;

  3、止門。即息心靜慮,心安咱淨,毫無波動;

  4、觀門。即要觀心分明,知五陰之虛妄,破四顛倒及我等之十六知見;

  5、還門。即轉心返照能觀的心,知能觀的心是虛妄無實。

  6、淨門。即心無所依,妄念不起,不住不著,洞然清淨,此六者因其次第相通,能到真妙涅槃,故名六妙門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六妙門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