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曼荼羅?曼荼羅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曼荼羅”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曼荼羅”的解釋

  梵語man!d!ala,西藏語  dkyil-h!khor。又作曼陀羅、曼吒羅、漫荼羅、蔓陀羅、曼拏羅、滿荼邏、滿拏啰。意譯壇、壇場、輪圓具足、聚集。印度修密法時,爲防止魔衆侵入,而劃圓形、方形之區域,或建立土壇,有時亦于其上畫佛、菩薩像,事畢像廢;故一般以區劃圓形或方形之地域,稱爲曼荼羅,認爲區內充滿諸佛與菩薩,故亦稱爲聚集、輪圓具足。在律中,亦有爲避不淨,而在種種場合作曼荼羅者。

  據大日經疏卷四載,曼荼羅有種種意義:自輪圓具足之意而言,諸尊如輪般環繞于普門之大日如來四周,協助大日,使衆生趣入普門;自發生之意而言,能養育佛種,而生佛樹王(佛果);又由梵語man!d!a  乃精製牛乳爲醍醐之意,故曼荼羅表佛果之醇淨融妙,有極無比味、無過上味之意。但後世密教認爲,曼荼羅主要是聚集之意,亦即諸佛、菩薩、聖者所居處之地。印度築土壇,系于其上圖出諸尊,事後,複破壞之,但我國及日本則專用紙帛圖出諸尊。日本東密,系指于金剛界圖出金剛界曼荼羅,于胎藏界圖出胎藏界曼荼羅等之兩部曼荼羅(兩界曼荼羅)。在臺密,則以蘇悉地法用雜曼荼羅。又兩部曼荼羅之圖樣因經及儀軌不同而有異,現流行之圖示曼荼羅,稱爲現圖曼荼羅

  曼荼羅有四種,稱爲四種曼荼羅,簡稱四曼。依金剛頂經之說,即:(一)諸尊具足相好容貌之圖畫,稱爲大曼荼羅(尊形曼荼羅),相當于金剛界曼荼羅之成身會。(二)諸尊之叁昧耶,即表示本誓之器杖、刀劍等之持物,以圖示或于手結印契,稱爲叁昧耶曼荼羅,相當于叁昧耶會。(叁)諸尊之種子及真言,或書種子之梵字于諸尊本位,或以法身之叁摩地以及一切經論之文義等,稱爲法曼荼羅(種子曼荼羅),相當于微細會。(四)將諸尊之威儀事業鑄造成像,稱爲羯磨曼荼羅,相當于供養會。此四種曼荼羅,又各含有叁種曼荼羅,即:(1)都會(都門、普門)曼荼羅,諸尊聚集一起,如以大日如來爲中心之兩部曼荼羅。(2)部會曼荼羅,部分諸尊,如佛部之佛頂曼荼羅,蓮華部之十一面觀音曼荼羅等。(3)別尊(一門)曼荼羅,以一尊爲中心之釋迦曼荼羅、如意輪曼荼羅等。

  依大日經之說法,可歸納于叁種秘密身,即:(一)字,乃法曼荼羅。(二)  印,乃叁昧耶曼荼羅。(叁)形,乃大曼荼羅。此叁身各具足威儀事業,稱爲羯磨曼荼羅。四曼荼羅雖圓滿具足萬德,然總歸于一而超越相對,此謂體大曼荼羅;具備衆相之差別,稱爲相大曼荼羅;具足叁密之業用,稱爲用大曼荼羅。又四曼荼羅攝盡一切存在之相狀,故對六大體大、叁密用大,稱爲四曼相大。此外,尚有叁種四曼荼羅之說,即:(一)就過去世而言,集中于法身大日如來說法席之聖衆,爲自性會四曼。(二)就未來世而言,影像及書畫,爲世間住持四曼。(叁)就現在世而言,瑜伽行者爲行者修成四曼。

  至于大智印、叁昧耶智印、法智印、羯磨智印等四智印(四印)與四曼之異同,乃是體同而名異;或謂四曼乃通于有情、非情者,而四印則只限

于有情者;或謂四曼對本有之體而得名,四印乃對修生之用而得名。

  金剛界曼荼羅(金剛界,梵語vajra-dha^tu),表示大日之智法身。又作果曼荼羅、智曼荼羅、西曼荼羅、月輪曼荼羅。此系根據金剛頂經等所作之圖。日本東密使用自九會形成之九會曼荼羅;臺密則使用成身一會之曼荼羅。九會曼荼羅乃印度隨宜之說,如左圖所示(括弧內爲別稱)。



現圖曼荼羅計收一六一尊。羯磨會以下之六會,相當于金剛頂經金剛界品所說之金剛界大曼荼羅、陀羅尼曼荼羅、微細金剛曼荼羅、一切如來廣大供養羯磨曼荼羅、四印曼荼羅、一印曼荼羅等六曼荼羅。其余叁會之所據則無定說。金剛界曼荼羅原爲成身一會,而九會則似是集合九種曼荼羅者。其圖相之義,金剛系表示菩提之智慧體,堅固不壞,且有摧毀一切之功能。圖相排列順序系以羯磨會爲首,最下爲降叁世叁昧耶會,此即表示如來教導衆生,起化他之作用,系“從果向因”之下轉門,至羯磨會以下之供養會乃表示各個四曼。四印會表示四曼相互不離,一印會則表示四曼乃爲絕對之一實相而容納于六大。以上六會即叁輪身中自性輪身之曼荼羅。理趣會爲正法輪身金剛薩埵之曼荼羅,表示欲、觸、愛、慢之相。降叁世羯磨會與降叁世叁昧耶會,則表示由于以上二輪身,對難以教化之衆生,顯示忿怒的教令輪身之降叁世明王之容貌,而使之折伏。

  此外,降叁世叁昧耶會以下,逆向羯磨會,系表示菩薩之修行順位,系“從因向果”之上轉門。降叁世叁昧耶會則象征以大悲之弓箭,射伏無明之怨敵,發起上求菩提下化衆生之誓願,乃至羯磨會系表示完成威儀具足之大日如來(即羯磨身)。或對前圖依照(七)(八)(九)(五)(四)(叁)(六)(一)(二)之順序,有種種解釋,如謂此乃從自證至化他,又從化他還歸自證之“自證化他折伏攝受不二”之曼荼羅。九會之中,表示羯磨會(成身會)圖相者,即于中央畫一大圓輪,其中現出五月輪,且于中央月輪中安置大日及四波羅蜜菩薩,而于四方月輪安置四佛及四親近等十六大菩薩。其他,複畫八供養(內四供養、外四供養)、四攝、賢劫千佛、外金剛部二十天、四大神等。

  金剛界曼荼羅分爲佛部(理智具足覺道圓滿)、金剛部(智)、寶部(福德)、蓮華部(理)、羯磨部(化他作用)等五部。大日、阿■、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等五佛,爲其各部之部主;而大日以外之四佛則自大日四親近之四波羅蜜菩薩出生,故此四菩薩稱爲部母。

  胎藏界曼荼羅(胎藏界,梵語garbha-dha^tu),乃表示大日之理法身。又作因曼荼羅、理曼荼羅、東曼荼羅、大悲曼荼羅。佛之大悲,若以胎藏爲譬喻,即從此胎藏而生曼荼羅之意,此乃根據大日經之繪圖而來。其圖形不一,如經疏曼荼羅、阿阇梨所傳曼荼羅、胎藏舊圖樣、胎藏圖像、現圖曼荼羅,而部院之廢立及所列之諸尊皆有差異。傳說爲日僧惠果所作之現圖曼荼羅立有十叁大院,然于日僧空海之秘藏記中,省略四大護院,而僅有十二大院。其他尚有省略蘇悉地院,而爲十一大院者。日本現行之現圖曼荼羅即屬于十二大院,其配列如下圖,計容納四一四尊。



  圖相之意,表示開顯衆生本具之因德,即等于果德之蓮花,亦即菩提心之佛種由大悲萬行之母胎(即胎藏)養育,直至佛果之意。從佛菩提自證之德,示現八葉中胎大日之身,從大日之德,示現第一重乃至第四重之諸尊,此皆象征大日之德的一部分。其中,中臺八葉院之圖相:大日位于八葉(八花瓣)蓮花中央之花臺,東方安置一葉寶幢,南方安置開敷華王,西方爲無量壽,北方爲天鼓雷音,東南方爲普賢,西南方爲文殊,西北方爲觀世音,東北方則爲彌勒。以上,大日表示法界體性智,四佛表示四智,四菩薩表示四行(菩提、福德、智慧、羯磨)。胎藏界曼荼羅分爲佛部、金剛部、蓮華部等叁部。在衆生心中則表示粗妄執、細妄執、極細妄執等叁妄執實相之大定、大智、大悲等叁德。中臺院及其東西等六院,相當于佛部,北方之觀音、地藏等二院相當于蓮華部,南方之金剛手、除蓋障等二院相當于金剛部,外金剛部院攝屬于叁部,而通稱爲金剛部。

  于臺密,除兩部大日如來以外,其余諸尊而爲中尊者之曼荼羅(即金剛、胎藏兩界曼荼羅以外之曼荼羅)稱爲雜曼荼羅,又稱作諸尊曼荼羅、別尊曼荼羅。有如來、佛頂、諸經、觀音、菩薩、忿怒、天等分別。胎藏界曼荼羅之諸尊,在本位普遍聚集,稱爲都會壇曼荼羅、普門曼荼羅;對此,以藥師、彌陀、觀音等諸尊爲中心所建之曼荼羅,則稱都外別壇、別尊曼荼羅、一門曼荼羅

  修尊勝法時所畫者,稱爲尊勝曼荼羅。以不動明王爲本尊之曼荼羅,稱爲不動曼荼羅。將彌陀、觀音通種子之“纥利俱”字放置于開敷蓮華中之中臺八葉,稱爲九字曼荼羅。此外,畫法華經說經會之聖衆,稱爲經法曼荼羅。畫釋迦叁尊及傳俱舍論之諸祖者,稱爲俱舍曼荼羅。修法之時,僅以觀想觀諸尊之形像,稱爲道場觀曼荼羅。至于觀想自身爲曼荼羅,而在四肢五體上布列曼荼羅之諸尊,則稱支分生曼荼羅。支分生曼荼羅中,以胎藏界之中臺八葉院配于頭部,第一重之內眷屬配于咽喉及心髒,第二重之諸大菩薩配于臍以下之部位,稱爲叁重流現曼荼羅。地、水、火、風、空等五輪配于膝、腹、胸、面、頂,稱爲五輪成身曼荼羅。此外,金剛界之九會則配于肢體。灌頂之時,敷于壇上行者投花得佛所用者,稱爲敷曼荼羅。至于一般把曼荼羅作爲禮拜供養之對象,稱爲曼荼羅供,略稱曼供,于諸堂建築落成時之落慶供養多修此曼荼羅。描畫彌陀之淨土及彌勒之兜率天等相狀,稱爲淨土曼荼羅,或兜率曼荼羅,惟此應稱爲變相。又圖示法華經教說內容,稱爲法華變相及法華曼荼羅。然于密教修法華經時,則另有法華曼荼羅。又建立曼荼羅,爲弟子傳授灌頂之傳法阿阇梨,稱爲曼荼羅阿阇梨。[大日經卷一具緣品、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叁、五秘密儀軌](參閱“變”691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曼荼羅”的解釋

  (術語)Ma&ndotblw;&ddotblw;ala,又作曼陀啰、滿荼邏、漫怛羅、蔓陀羅、曼拏羅。略雲曼拏、曼荼。新舊之譯有種種,舊譯多曰壇,又雲道場,新譯多曰輪圓具足,又雲聚集。此中就體而言,以壇或道場爲正意,就義而言,以輪圓具足或聚集爲本義。即築方圓之土壇安置諸尊于此,以祭供者,是爲曼陀羅之本體,而此壇中聚集具足諸尊諸德成一大法門,如毂辋輻具足而成圓滿之車輪,是曼陀羅之義也。而常稱爲曼荼羅者,是圖畫者。此爲四曼中之大曼荼羅。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曰:“道場之處當作方壇,名曼荼羅。廣狹隨時。”不空罥索陀羅尼經下曰:“蔓陀啰,此雲壇也。”探玄記二十曰:“曼荼羅,雲道場也,圓壇也。”慧琳音義十曰:“漫荼羅無正翻,義說雲聖衆集會處也,即念誦壇場也。”演密鈔四曰:“漫荼羅者,此雲道場。是與弟子發心得道之處,謂之道場。”大日經疏叁曰:“十方世界微塵數大悲萬行波羅蜜門猶如華藏,叁乘六道無量應身猶如根莖條葉發晖相間。以如是衆德輪圓周備故,名漫荼羅也。”同四曰:“漫荼羅,是輪圓之義。”又曰:“曼荼羅,並發生義,今即名發生曼荼羅也。下菩提心種子&DF-8740;于一切智心地,潤以大悲水。&DF-8766;照以大慧月,&DF-876A;鼓以大方便風,&DF-8770;不礙以大空空,&DF-8751;能令不思議法性芽。次第滋長乃至彌滿法界,成佛樹王,故以發生爲稱。”又曰:“梵音曼荼羅,是攢搖乳酪成蘇之義。曼荼羅,是蘇中極精醇者,浮聚在上之義。猶彼精醇不複變易。複名爲堅,淨妙之味共相和合。余物能所不雜,故有聚集義。是故佛言極無比味無過上味,是故說爲曼荼羅也。以叁種秘密方便攢搖衆生佛性之乳,乃至經曆五味成妙覺醍醐,醇淨融妙不可複增。”又曰:“漫荼羅者,名爲聚集,今以如來真實功德集在一處,乃至十世界微塵數差別智印輪圓輻辏,翼輔大日心王。使一切衆生普門進趣,是故說爲漫荼羅也。”演密鈔二曰:“漫荼羅,聖賢集會之處,萬德交歸之所。”同五曰:“漫荼羅,是蘊聚積聚諸佛如來真實功德之處,故以爲名。言輪圓輻辏者,以喻顯法,輪即平輪,圓謂圓滿,毂幅辋等相圓滿故,輻辏者歸會也,謂衆輻歸會于毂也。(中略)今借喻此漫荼羅叁重法界門罔不歸辏于大日心王,使叁乘五乘一切衆生普門進趣皆辏中胎大空之處,故曰輪圓輻辏也。”四曼義曰:“古人翻壇,新人翻輪圓具足。”秘藏記本曰:“曼荼羅,謂叁密圓滿具足義也。”一切賢聖,一切功德之集合處既名爲漫荼羅,故其賢聖之身形或言語或持物或誓願等亦悉名爲漫荼羅,此以其一一輪圓具足之義在故也。大日經疏一曰:“真言,梵曰漫怛羅,即是真語,如語,不妄不異之言。釋論謂之秘密語,舊譯雲咒,非正翻也。”此賢聖之語密,附以曼荼羅之稱之一例也。就之而立四種之曼荼羅,以該收一切法。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曼荼羅”的解釋

  華譯爲輪轉圓滿具足、壇、道場等。向例在印度修法時,必須築壇,壇中安置佛像以祭供,後來把修法時所築的壇及佛像,繪成圖案,也叫做曼荼羅。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曼荼羅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