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法相學者。字撷雲。生卒年不詳。畢生致力于佛學研究。曾遊學于楊仁山之祇洹精舍,與歐陽漸有同門之誼,于唯識亦鑽研頗深。民國二十年(1931),發表“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一文,指出菩提流支、真谛爲舊譯,玄奘爲新譯,頗爲當時佛學界所矚目。著有相宗綱要、相宗綱要續編、相宗史傳略錄、法苑義林章唯識章注、大乘相宗十勝論等書。
近代著名唯識學家,爲楊仁山居士的入室弟子。字撷雲,以字行。江西南昌人,清光緒六年(一八八○)出生,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舉人,以道員在湖北候補,受到總督張之洞的賞識,派遣到日本陸軍振武學學堂學軍事,畢業後又入早稻田大學習政治經濟,回國後任湖北提法司使,入民國後在司法界任職。
撷雲早年從楊仁山研究唯識,卓然成家,民國二十年,以《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論文,在海潮音雜志發表,深爲佛教學者所重視,太虛大師曾作《相宗新舊兩譯不同論》梅撷芸作《書後》,守培法師亦發表了評論的文章。撷雲晚年,在重慶的國民政府司法院任職,戰時生活艱苦,撷雲居陋室、食粗粝,而手不釋卷,忙于佛學寫作。民國叁十六年(一九四七)病逝,世壽六十八歲。遺留有唯識學著作多種,主要者爲《相宗綱要》、《相宗綱要續篇》、《相宗史傳略錄》、《大乘相宗十勝論》等多種。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