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甯瑪派?甯瑪派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中國百科全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甯瑪派”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甯瑪派”的解釋

  西藏名Rn~in-ma-pa  。西藏佛教派別之一。十一、二世紀時,西藏僧人中合稱爲叁索爾之索爾波且釋迦生、索爾迥喜饒紮巴、索爾迥卓蒲巴及絨卻吉桑波等,奉蓮華生爲開祖,依其入藏所傳密咒及所遺伏藏修習傳承,遂成一派。當時並無派名,自後弘期其他教派産生後,以其遵循前弘期舊譯之密咒,故相對于後弘期依據新譯經典之新派而言,稱之爲甯瑪派。藏語  rn~in-ma,意譯爲舊、古舊,故甯瑪派即舊派或古舊派之意;亦即指以舊譯經典爲本,前弘期所傳之密教。又因此派僧人戴紅帽,故別稱爲紅教。

  此派以普賢爲本初佛,根本密典爲現存藏文大藏經秘密部中之十八部怛特羅,但通常所奉行者僅有文殊身、蓮花語、真實意、甘露功德、橛事業(以上稱五部出世法)、差遣非人、猛咒咒詛、世間供贊(以上屬世間法)等八部。其教法以大圓滿法爲正傳。此外,無垢友弘傳之幻變密藏及心部等密法,蓮華生弘傳之金剛橛法、馬頭明王法、諸神護法,靜藏弘傳之文殊法,吽迦羅弘傳之真實類法,默那羅乞多弘傳之集經等無上瑜伽部密法,皆爲此派特有之密法。

  此派教義系將一代佛法判爲叁部九乘:(一)聲聞乘,(二)獨覺乘,(叁)菩薩乘,(四)作瑜伽乘(事部),(五)方便瑜伽乘(行部),(六)瑜伽乘,(七)大瑜伽乘(生起大瑜伽),(八)隨瑜伽乘(教阿耨瑜伽),(九)無上瑜伽乘(大圓滿阿底瑜伽)。其中,(一)(二)(叁)爲第一部,屬顯教,爲化身佛釋迦牟尼所說,稱爲共叁乘;(四)(五)(六)爲第二部,屬密教,爲報身佛金剛薩埵及大日如來所說,稱爲密咒外叁乘或外密乘;(七)(八)(九)爲第叁部,乃法身佛普賢所說,稱爲無上內叁乘或內密乘,此爲甯瑪派獨有之密法。依此顯密九乘循序修習,而以無上瑜伽中之喜金剛法爲最究竟。行持從俗,不守律儀,以爲觀修自顯現淨智,契證空理而得解脫。

  此派之教授,有多種傳承,如諸佛密意傳承、持明表示傳承、常人耳聞傳承。又有受命者授記傳承、有緣者埋藏傳承、發願者印付傳承。然一般則指經典傳承、埋藏傳承、甚深淨境傳承。其中,“經典傳承”又可細分爲幻變經之傳承、集經之傳承、大圓滿之傳承等;“埋藏傳承”相傳系初期大德如蓮華生等,因見時機未熟,故將修共不共悉地之教授,埋藏于崖石或隱密處,並加持之,使經久不壞,發願使之與有緣人值遇,當因緣會遇,則開藏取經以弘揚;“甚深淨境傳承”指修行者得到相當證德時,于定中、夢中,或于醒覺中,感得諸菩薩或師長之現身說法,此種教授多爲與修行者修證相適應之法門。又此派以分散發展爲主,與地方實力集團關系不甚密切,至十六、七世紀方有較具規模之寺院,後于達賴五世支持下得到較大發展,其所屬之支派,較著者有拉尊派(藏Lhlatsun-pa  )、噶爾托派(藏Kartok-pa  )、那達派(藏Na-dak-pa  )、敏珠林派(藏Mindollin-pa  )、多吉劄派(藏Dorje-tak-pa  )等,其中,前二者取創始人之名,後二者則取寺院之名。著名寺廟除多吉劄寺、敏珠林寺外,另有四川西部之竹箐寺與噶妥寺等。[東亞佛教史(金山正好)、L.  A.  Waddell:  The  Buddhism  of  Tibet;  H.Hoffmann:  Die  Religionen  Tibets  (The  Religions  of  Tibet)](參閱“西藏佛教”2593)

【中國百科全書】對“什麼是甯瑪派”的解釋

  中國藏傳佛教宗派。甯瑪,藏語意爲古、舊。因該派遵循前弘期所傳之密宗,故名。又曆該派僧人戴紅色僧帽,俗稱紅教。

  形成  佛教在西藏前弘期、後弘期所傳的顯教經論,並無區別。只是密宗的傳承有所不同。相傳最初傳密宗入吐蕃的有叁人,即遍照護、蓮花生、無垢友,前二人爲吉禅獅子直傳弟子,後者爲其再傳弟子。當他們在吐蕃傳教時,漢地禅宗也傳入吐蕃,並曾占有較大優勢。因此,前弘期所傳的密宗中,受禅宗的影響較深,近世意大利學者杜齊也認爲二者可能同源。9世紀朗達瑪禁佛後,本教盛行,佛教不能公開存在,但密宗仍得由家庭世代相傳,故與本教互相影響,因而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後弘期各新派所傳密宗有明顯區別。該派在後弘期初較爲分散,無固定寺院及嚴格的僧伽組織,至11世紀有“叁素爾”出現,始形成與其他教派相類似的宗派。

  “素爾”系一家族名稱。11世紀前半期有釋迦迥乃者,通稱素爾波且,意爲大素爾。他首先整理舊密宗典籍,建立烏巴龍寺,因而又被稱爲烏巴龍巴。他曾從卓彌譯師學道果法。釋迦迥乃一生獨身,有養子名喜饒劄巴,通稱素爾瓊,意爲小素爾。他曾在嘉臥地方修行多年,因而又被稱爲嘉臥巴。他的兒子釋迦僧格,曾建卓浦寺,因有卓浦巴之稱。

  傳承  有多種傳承,一般常見有叁種:

  ①遠者經典傳承。分爲叁種:一爲幻變經傳承。叁素爾爲其主要代表人物。其後的重要人物有拉傑·傑敦賈那、傑敦覺松、希波等;二爲集經傳承。其根本續(指密宗根本經典爲《遍集明經》,釋續爲《集密意經》。此傳承至釋迦迥乃時,與幻變經傳承相合;叁爲大圓滿教授傳承。其中又分心部、界部、教授部。心部有前後二譯,前譯五部,後譯十叁部,共十八部。界部之界,梵語爲馱都,共分九義:見、行、曼荼羅、灌頂、叁昧耶、修、事業、地道、果。教授部傳承有甚深大圓滿心要(心要義近精義及空行心要傳承二種。大圓滿心要傳承主隆欽饒绛巴·楚臣羅迫,造《七室藏論》,爲甯瑪派根本要典。他曾在不丹建寺,不丹、尼泊爾等地甯瑪派教法,異源于此人。空行心要傳承屬“伏藏”,即由蓮花傳意希措賈,由意希措賈埋藏地下,經蓮花業力等取出,輾轉流傳。

  ②近世伏藏傳承。伏藏曾行于印度,藏傳佛教各宗派皆有,但甯瑪派更爲重視。相傳蓮花生等曾將佛教經典及密法埋藏于山岩石窟中,至朗達到禁佛時,佛教徒也將佛教典籍埋藏,後弘期中爲人開掘而重新流傳于世。開藏的主要人物以娘·尼瑪沃色、古如卻吉旺秋最爲有名。

  ③甚深淨境傳承。傳說是修行者在定中、夢中或平時,感到佛、菩薩或師長降臨爲之說法。藏傳佛教各宗派均有,但甯瑪派尤爲重視。

  教義  將全部佛法分爲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事(瑜伽)乘、方便(瑜伽)乘、瑜伽乘、隨瑜伽乘(意爲無上)、無極瑜伽乘等九乘。前叁乘合名波羅蜜多乘,即顯宗,爲化身釋迦牟尼所說,後六乘合名真言乘或金剛乘,即密宗,其中四、五、六叁乘爲報身金剛薩  及大日如來所說,七、八、九叁乘爲法身普賢如來所說,此普賢如來亦名本初佛(阿提佛陀),上述大圓滿法即屬第九乘。

  經典  根本密典有18部怛多羅:即《大圓滿菩提心遍作王》、《金剛莊嚴續教密意集》、《一切如來大密藏猛電輪續》、《一切如來遍集明經瑜伽成就續》、《勝密藏決定》、《釋續幻網密鏡》、《決定秘密真實性》、《聖方便絹索蓮花》、《幻網天女續》、《秘密藏續》、《文殊輪秘密續》、《後續》、《勝馬遊戲續》、《大悲遊戲續》、《甘露《空行母焰然續》、《猛咒集金剛根本續》、《世間供贊修行根本續》。常行者有8部法,即文殊身、蓮花語、真實意、甘露功德、橛事業(以上稱“五部出世法”)、差遣非人、猛咒咒詛、世間供贊(以上稱“世間法”)。

  傳播  該派後世不如其他各派興盛,與西藏曆屆地方政權關系也不甚密切,但仍延續不斷。14世紀傳至不丹,後傳至尼泊爾。20世紀中傳至印度,在大吉嶺建寺,1973年在比利時建寺,以後又在希臘、法國等地建寺,開始流傳于歐洲。近年美國也有甯瑪派活佛建立寺院、影印藏文大藏經、出版教義著作。(張建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甯瑪派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