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七方便?七方便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七方便”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方便”的解釋

  (一)聲聞入見道以前之七位。又稱七方便位、七賢、七賢位、七加行位。分別爲: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參閱“七賢”120)

  (二)天臺宗涉于諸教立有二種。(一)依藥草喻品叁草二木之意而立者,謂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及藏教、通教、別教之菩薩乘。(二)依斷見、思二惑而立者,謂藏教之聲聞、緣覺,通教之聲聞、緣覺、菩薩,與別教、圓教之菩薩。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方便”的解釋

  (名數)小乘之七賢位也,是爲入見道之聖位之方便行位。故曰方便。詳見七賢條。[囗@又]天臺涉于諸教立二種之七方便:第一爲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藏教之菩薩乘,通教之菩薩乘。別教之菩薩乘。此七方便依藥草喻品叁草二木之意而立者。法華玄義六曰:“章安雲:或以七方便根性爲七子,謂人天二乘叁教菩薩。”第二爲藏教之聲緣二人,通教之聲緣菩叁人與別教之菩薩,圓教之菩薩也。是在斷見思二惑上立之。見七帖見聞。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七方便”的解釋

  [亦名七賢出天臺四教儀集注]  方謂方法。便謂便宜。猶善巧也。謂一切衆生欲出叁界斷除煩惱惑業而證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種法門而爲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慮知心也。謂衆生多貪者。以不淨觀治之。多嗔者。以慈悲觀治之。多散者。以數息觀治之。愚癡者。以因緣觀治之。多障者。以念佛觀治之。修此五法。能止住五種妄心。故名五停心。(因緣觀者。謂觀十二因緣也。)二別相念別謂各別。相謂行相。念即觀也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七方便”的解釋

  即小乘的叁賢四善根。叁賢是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四善根是暖、頂、忍、世第一法。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七方便”的解釋

  聲聞修道之法,有七方便。天臺四教儀集注雲七方便,方謂方法,便謂便宜,猶善巧也。謂一切衆生,欲出叁界,斷除煩惱惑業,而證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種法門而爲方便也。
  一、五停心  停,止也,住也,心即慮知心也,謂衆生
  一、多貪者以不淨觀治之
  二、多嗔者以慈悲觀治之
  叁、多散者以數息觀治之
  四、愚癡者以因緣觀治之
  五、多障者以念佛觀治之
  修此五法,能止住五種妄心,故名五停心。
  二、別相念  別,謂各別。相,謂行相。念,即觀也。謂四念處。
  一、觀身不淨
  二、觀受是苦
  叁、觀心無常
  四、觀法無我
  四種行相,各別不同,故名別相念。
  叁、總相念  總相者,以身受心法四種,一念俱觀。如觀身不淨,則知受心法皆不淨,乃至觀法無我。則知身受心亦無我,故名總相念。
  四、暖位  暖者從喻立名,以前別相總相念處,觀于四谛之境,能發相似之解,伏煩惱惑,得佛法氣分,猶如鑽木求火,雖火未現先得暖氣,故名暖位。
  五、頂位  頂者謂修四谛法所得相似之解,轉複增勝,定觀分明。在于暖位之上,如登山頂,觀望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頂位。
  六、忍位  忍者忍可也,謂由前所得相似之解,增進善根,于四谛境,堪忍樂欲,故名忍位。
  七、世第一位  世即世間也,謂修四谛所至此,漸明法性,將入初果,雖未得于聖道,而于世間,稱爲第一,故名世第一位。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七方便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