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長時隨逐、眠伏于第八識中之十二種煩惱。據衆事分阿毗昙論卷叁載,十二隨眠即:(一)貪欲,謂于順意之境,愛染念著,而生悅樂。(二)嗔恚,謂于不順意之境,無所愛樂,而自生嗔忿。(叁)色貪,謂于色界愛樂淨法,貪著禅味。(四)無色貪,謂于無色界識處等定,愛樂順意,心生味著。(五)無明,謂于事理等法,無所明了,障覆真性。(六)身見,謂于五陰等法中,強立主宰,妄計爲身。(七)邊見,謂于身見上,計我或斷或常,隨執于一邊。(八)邪見,謂由計斷常,不信因果,以爲無作無得,起見誹謗。(九)見取,謂因此見,而能通至非非想天,信此非余,執劣爲勝。(十)戒取,謂執邪爲道,非因計因,如持雞狗等戒,以爲可得清淨解脫。(十一)慢,謂貢高自舉,輕慢他人。(十二)疑,謂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猶豫,是非不決。
(名數)于前十隨眠中分貪之一,爲欲貪色貪無色貪(即叁界之貪)之叁,是爲十二隨眠。見衆事分阿毗昙論叁。
(名數)見隨眠條。
[出衆事分阿毗昙論] 謂欲等煩惱。長時隨逐。眠伏藏識之中。故名隨眠。(藏即含藏之義。藏識即第八識也。)一欲貪謂于可意之境。愛染念著。而生悅樂也。二嗔恚謂于不可意之境。無所愛樂。而自生嗔忿也。叁色貪謂于色界愛樂淨法。貪著禅味也。四無色貪謂于無色界識處等定。愛樂可意。心生味著也。五無明謂于事理等法。無所明了。障覆真性也。六身見謂于五陰等法中。強立主宰。妄計爲身也。(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七邊見謂于身見上。計我或斷或常。隨執一邊也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