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bha^jana-loka。叁世間之一。又作器世界、器界、器。指一切衆生所居之國土世界。相當于依正二報中之依報。即指衆生世間或有情世間而言,與“國土世間”、“住處世間”同義。以國土世界形如器物,能容受衆生,可變可壞,故稱器世間。
據大毗婆沙論卷一叁四所載,于一劫中成器世間,十九劫中有情漸住;又器世間至色究竟天爲止,其上爲無色天。小乘以器世間爲有情共業所感者,唯識大乘則以之爲阿賴耶識頓變之境。此外,天親于淨土論中,稱阿彌陀佛淨土之莊嚴功德爲器世間清淨,即因阿彌陀佛之淨土爲如來本願力所建,故稱器世間,然不同于有情共業所感之有漏國土。[大毗婆沙論卷一叁叁、俱舍論卷十一、成唯識論卷二、往生論注卷叁、俱舍論光記卷十一、成唯識論述記卷叁本、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七、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一、百法問答鈔卷一、翻譯名義集卷七](參閱“世間”1524)
(界名)一切衆生可住居之國土世界,謂之器世間。對于衆生世間或有情世間之語。俱舍論十一曰:“如是已說有情世間,器世間今當說。”楞嚴經四曰:“無始衆生世界,生纏縛故。于器世間,不能超越。”
指一切衆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納衆生居住。 - 陳義孝編
如俱舍論第十一卷及第十二卷說。 - 朱芾煌
佛經中的二世間之一,與有情世間相對而言,即有情賴以生存的環境。器世間之器,即“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事實上指的即是物質世界而說的。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