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權,權宜、應機;現,化現。指佛菩薩爲普度衆生而權巧化現各種形相。與權化、權迹、權者、應現、示現、化現等同義。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大一六·四○六下):“世尊金剛體,權現于化身。”又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大一七·九○二上):“權巧現化,影應十方。”[盂蘭盆經、大日經疏住心鈔第叁](參閱“權化”6891)
(二)指垂迹之化身。屬于日本佛教之轉稱語。佛教在日本廣泛傳揚後,神道處于附庸之地位,平安朝末期“本地垂迹”之說盛行。系將日本固有之諸神,視爲佛菩薩之垂迹,而于諸神附以“權現”之稱;亦即于諸神名號之下附加“權現”,以顯示其爲佛菩薩之隨機應化,異于普通之神祇,例如“熊野權現”、“春日權現”。奉祀權現之神社,稱爲權社;奉祀生靈、死靈等邪神者,稱爲實社。此說影響日本之神道思想頗深。
日本著名之權現,除上述之外,另有:愛宕、熱田、伊豆山、石清水、清泷、金毗羅、藏王、地主、鈴鹿、日光、白山、箱根、走湯山、日吉等。此外,日本天皇曾以“權現”爲敕許之號,例如醍醐天皇賜予藤原鐮足“談山權現”,後水尾天皇賜予德川家康“東照大權現”之號。[法然上人行狀畫圖卷二十、諸神本懷集]
(術語)同于權化。自本地權現垂迹之化身也。最勝王經七曰:“世尊金剛體,權現于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