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染汙心。即愛著之心、淫欲之心。據大乘起信論載,心體本是清淨,但因不覺而起無明,遂被煩惱汙染,故有染心。染心之相有六種:(一)執相應染,即我執,二乘及菩薩于信相應地斷之。(二)不斷相應染,即分別起之法執,于淨心地即初地斷之。(叁)分別智相應染,即俱生起之法執,于第二地即具戒地以後漸斷,至第七無相方便地斷之。(四)現色不相應染,即現出所取境界之妄心,于第八色自在地斷之。(五)能見心不相應染,即能取之妄心,于第九地心自在地斷之。(六)根本業不相應染,即迷妄染汙心之自體,于第十究竟地斷盡。其中,前叁項爲相應染心,其相爲粗,依境而起,與染心相應;後叁項爲不相應染心,其相微細,非依境而起,自性所成之故,稱爲不相應。[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二、卷二十八、卷叁十八、俱舍論卷十]
(術語)愛著之心,淫欲之心。行事鈔中一之四曰:“僧祇雲:可畏之甚無過女人,敗正毀德莫不由之。染心看者越毗尼,聞聲起染亦爾。”
1.愛著的心。2.淫欲的心。 - 陳義孝編
愛著的心,淫欲的心。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