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以賊爲子。比喻將自家之妄心,錯認爲真正之悟見。圓覺經(大一七·九一九下):“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大五一·四叁八下):“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爲子;有取世智稱爲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
(譬喻)認自家之妄想,爲真正之悟見,以是譬之。楞嚴經一曰:“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爲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圓覺經曰:“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認盜賊作兒子。如《圓覺經》卷下:“譬如有人,認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佛家用以譬喻人本性昏昧,以妄見爲真覺。又如《楞嚴經》卷一:“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于今生,認賊爲子,失汝無常,故受輪轉。”後亦泛指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宋·朱熹《答陳同甫書》:“今不講此而遽欲大其目,平其心,以斷千故之是非,宜其指鐵爲金,認賊爲子,而不自知其非也。”(常正)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