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于禅定之意,即攝馳散之心,入安定不動之精神狀態。觀無量壽經(大一二·叁四叁中):“出定、入定,恒聞妙法。”大智度論卷四(大二五·八七下):“弗沙佛坐寶窟中,入火定放光明。”
(二)指高僧示寂。如迦葉于雞足山中入定;大唐西域記中亦有清辯論師入定待慈氏佛出世之說。(參閱“定”3171)
(術語)入于禅定也。使心定于一處止息身口意之叁業曰入定。觀無量壽經曰:“出定入定恒聞妙法。”
入于禅定之中。 - 陳義孝編
羅漢入定,與菩薩低眉、金剛怒目,同屬佛門的美談。宋·黃庭堅《十六羅漢贊》謂:“一身入定多身出,屈申臂頃四天下。”“定”是佛家“戒定慧”叁學之一。因“戒”可以成“定”,因“定”可以發“慧”,“定”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定”梵語叁昧的意譯,謂心專注一境而無散亂、昏沈。“入定”功力深,不但能顯發特異功能,而且能開發智慧。“入定”的一般過程爲:先調身,使身體安穩;次調息,使呼吸細緩;再調心,使心由粗入細。詳見隋·智顗的《修習止觀坐禅法要》。古印度人善于“入定”。據玄奘《大唐西域記·曲女城》中記載的傳說,有“仙人”“棲神入定,經數萬歲,形如枯木”。又如《西遊記》第二回:“或睡功、或立功,開入定、坐關之類。” (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