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叁斷?叁斷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叁斷”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斷”的解釋

  斷,乃斷縛離系而得證之義。叁斷指:(一)(一)見所斷(梵dars/ana  -heya  ),即于見道之位所斷之法。又作見道所斷之法、見斷。(二)修所斷(梵bha^vana^  -heya  ),即于修道之位所斷之法。又作修道所斷之法、修斷。(叁)非所斷(梵a  -heya  ),  即非見道、修道之位所斷之法。又作非所斷之法、非斷。

  大、小二乘對叁斷之解釋略有出入,茲就小乘之觀點而論,據俱舍論卷二、品類足論卷二等所舉,叁斷指:(一)見所斷,謂聲聞初果之人,斷惑見理,稱爲見道;因其斷除八十八隨眠,及與之俱有之法與隨行之得,故稱見所斷。(二)修所斷,謂聲聞第二果、第叁果之人,修真斷惑,稱爲修道;因其斷除十五界(十色界及五識界),及其余之有漏法(八十一品之惑),及與之俱有之法與隨行之得,故稱修所斷。(叁)非所斷,謂聲聞第四果之人,叁界煩惱皆已斷竟,證得無漏果,而無惑可斷;亦即有爲、無爲一切之無漏法,稱爲非所斷。又十八界中,意根界、法境界、意識界等叁界通于叁斷,其余之十五界唯限于修所c  。

  次就大乘之觀點而論,據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四、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六等所舉,叁斷指:(一)見所斷,即分別所起之染汙之見、疑、見處、疑處,及于見等所起之邪行、煩惱、隨煩惱,及見等所發之身語意業,與一切惡趣等之蘊、界、處,是爲見所斷。(二)修所斷,即得見道之後,與見所斷不同之諸有漏法;亦即斷除分別所起之染汙之見等以外,其余之諸有漏法,是爲修所斷。(叁)非所斷,即諸無漏法;亦即以出世聖道之無爲法,證得無學位,而于無學身中之清淨自性所發之身、語業,是爲非所斷。又十八界中之七心界,及色、聲、法叁界通于叁斷,其余之八界則唯有見、修二斷。[大毗婆沙論卷五十一、卷五十二、順正理論卷六、成唯識論卷五、俱舍論光記卷二]

  (二)就所斷之法的性質,而將斷分爲自性斷、不生斷、緣縛斷叁種。據宗鏡錄卷七十六所舉,即:(一)自性斷,謂于智慧起時,煩惱闇障之自性應斷。(二)不生斷,謂證得初地法空之時,能令叁塗惡道之苦果永不更生。(叁)緣縛斷,謂斷除心中之惑,而于外塵境不起貪、嗔之心,雖緣于境,而不染著,是爲緣縛斷。叁斷之中,自性、不生二者任運能斷,其皆由緣縛一斷,則能令叁界之因果不生。

  此外,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末,于叁斷之外加上相應斷,稱爲四斷。[成唯識論卷八、大明叁藏法數卷十](參閱“四斷”184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斷”的解釋

  (名數)一、見所斷。于見道而斷者,小乘八十八使之見惑是也。二、修所斷,于修道而斷者,八十一品之修惑及色等有漏法是也。叁、非所斷,一切之無漏法也。見俱舍論二。若就大乘而論,則分別起之煩惱所知二障是見所斷,俱生起之二障是修道所斷,非所斷與小乘同。[囗@又]一、自性斷,與惑體及惑相應俱有之法,無漏智起時,斷其自性使自心身遠離者。二、緣縛斷,五根五境及其他無記法,不斷其自性,生無漏智,悉斷內心之煩惱,畢竟至于五根境等無染著者。即斷緣五根境之系縛也。但斷能緣之縛而非斷所緣之體,以無學之身,猶有五根五境等也。叁、不生斷,缺一切生法之緣而畢竟不生者。如斷見惑,身之叁惡道苦果,畢竟不生也,依自性斷緣縛斷所得之無爲法,謂之擇滅無爲,依不生斷所得之無爲法,謂之非擇滅無爲。見宗鏡錄七十六。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叁斷”的解釋

  [出阿毗達磨品類足論]  一見所斷謂聲聞初果之人。斷惑見理。名爲見道。因斷叁界八十八使見惑。故名見所斷。(叁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八十八使者。一身見。二邊見。叁見取。四戒取。五邪見。六貪七嗔。八癡。九慢。十疑。此十使曆叁界谛下增減不同。成八十八。謂欲界苦谛十使具足。集滅二谛各七使。除身見邊見戒取。道谛下八使。除身見邊見。四谛合爲叁十二。上色界無色界。每四谛下各除嗔使。余皆如欲界。故上二界合爲五十六。並前欲界叁十二。共成八十八使也。)二修所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叁斷”的解釋

  [出宗鏡錄]  一自性斷謂智慧起時。煩惱暗障。自性應斷。故名自性斷。二不生斷謂得法空之時。能令叁塗惡道苦果。永更不生。故名不生斷。(叁塗者。火塗。刀塗。血塗也。)叁緣縛斷謂但斷心中之惑。則于外塵境不起貪嗔。于境雖緣。不生染者。故名緣縛斷。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叁斷”的解釋

  見所斷、修所斷、非所斷。見所斷是初果羅漢斷八十八使見惑;修所斷是二果叁果羅漢修斷叁界十隨眠惑,名修道所斷之惑;非所斷是四果羅漢叁界見思斷盡,乃無漏果,更無不斷之惑,名非所斷。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叁斷”的解釋

  阿毗達摩品類足論雲叁斷
  一、見所斷  謂聲聞初果之人,斷惑見理,名爲見道。因斷叁界八十八使見惑,故名見所斷。
  二、修所斷  謂聲聞第二果第叁果,修真斷惑,名爲修道。因斷叁界十隨眠惑,故名修所斷。
  叁、非所斷  謂聲聞第四果,叁界煩惱,皆已斷竟,得無漏果。無惑可斷,故名非所斷。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叁斷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