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散亂?散亂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散亂”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散亂”的解釋

  梵語viks!epa。心所之名。又作散動、心亂。即心于所緣之境流蕩散亂之精神作用。亦即心若無一定,則起障礙正定的惡慧之作用。爲唯識百法之一,隨煩惱之一。大乘廣五蘊論(大叁一·八五叁下):“雲何散亂?謂貪、嗔、癡分,令心、心法流散爲性,能障離欲爲業。”諸論書就其體之假實有異說,其一依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之說,散亂僅攝于癡分;其二依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之說,則攝于貪嗔癡叁種,二義皆以散亂無別體。然就護法之主張,認爲散亂另有其自體。據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九載,心之散亂,系由棄舍障、遠離障、安受障、數治障等四障而起。

  有關散亂之種類,諸經論記載不同。(一)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八列舉二種散亂:(1)下意散亂,欣求小乘而昧于大乘之散亂。(2)分別散亂,即對“叁輪”生起分別思慮之散亂

  (二)梁譯攝大乘論卷九列舉五種散亂:(1)自性散亂,謂眼、耳等五識不守自性,隨逐外境,念念變異之散動。(2)外散亂,謂意識馳動,隨逐外塵而起種種之分別。(3)內散亂,謂心生高下,念念變化不定。(4)粗(粗)重散亂,謂執著我、我所(屬于我所有之色身、財宅、眷屬等)而起。(5)思惟散亂,謂菩薩舍離大乘,思惟小乘而起之心所,不得寂靜。又于六門教授習定論亦舉有外心散亂、內心散亂、邪緣心散亂、粗重心散亂、作意心散亂等五種散亂,其義略同上記所述。

  (叁)顯揚聖教論卷十八、辯中邊論卷下、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列舉六種散亂:(1)  作意心散亂,又作思惟散動。(2)外心散亂,又作外緣散動。(3)內心散亂,又作內散動。(4)相心散亂,又作相散動,謂行僞善而內心不安。(5)粗重心散亂,又作粗惑散動。  (6)自性心散亂,又作自性散動。

  (四)攝大乘論本卷中列舉十種散動:(1)無相散動,又作無有相散動,謂執著無相。(2)  有相散動,謂執著有相。(3)增益散動,謂執著以有增益無所有。(4)損減散動,謂執著以無損減實有。(5)一性散動,又作一執散動,謂執著依他分別即是空。(6)異性散動,又作異執散動,謂執著色、空有異。(7)自性散動,又作通散動,謂執著色爲“有礙”。(8)差別散動,又作別散動,謂執著色有生、滅、染、淨等差別。(9)如名取義散動,又作如名起義散動,謂執著名如義。(10)如義取名散動,又作如義起名散動,謂如義于名而起舊執。[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五、攝大乘論釋卷四(無性)、大乘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百法問答鈔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散亂”的解釋

  (術語)謂凡夫之心流蕩于六塵之境,一刹那亦不止住者。唯識論六曰:“雲何散亂?于諸所緣。令心流蕩爲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爲業。謂散亂者發惡慧故。”智度論十七曰:“亂心輕飄,甚于鴻毛。馳散不停,駛過疾風。不可製止,劇于猕猴。暫現轉滅,甚于掣電。如是不可禁止。若欲製之,非禅不定。”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散亂”的解釋

集論一卷九頁雲:何等散亂?謂貪瞋癡分,心流散爲體。此複六種。謂自性散亂,外散亂,內散亂,相散亂,麁重散亂,作意散亂。雲何自性散亂?謂五識身。雲何外散亂?謂正修善時,于五妙欲,其心馳散。雲何內散亂?謂正修善時,沈掉、味著。雲何相散亂?謂爲他歸信,矯示修善。雲何麁重散亂?謂依我我所執及我慢品麁重力故;修善法時,于已生起所有諸受,起我我所及與我慢;執受、間雜、取相。雲何作意散亂?謂依余乘余定,若依若入,所有流散。能障離欲爲業。
二解  成唯識論六卷十九頁雲:雲何散亂?于諸所緣,令心流蕩爲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爲業。謂散亂者、發惡慧故。有義、散亂、癡一切攝。瑜伽說此、是癡分故。有義、散亂、貪瞋癡攝。集論等說是叁分故。說癡分者;遍染心故。謂貪瞋癡、令心流蕩,勝余法故;說爲散亂。有義、散亂、別有自體。說叁分者;是彼等流。如無慚等,非卽彼攝。隨他相說,名世俗有。散亂別相、謂卽躁擾。令俱生法、皆流蕩故。若離彼叁無別自體;不應別說障叁摩地。掉舉、散亂、二用何別?彼令易解;此令易緣。雖一剎那、解緣無易;而于相續,有易義故。染汙心時,由掉亂力,常應念念易解易緣。或由念等力所製伏,如系猿猴,有暫時住。故掉與亂、俱遍染心。
叁解  五蘊論五頁雲:雲何散亂?謂貪瞋癡分,心流蕩爲性。
四解  廣五蘊論十二頁雲:雲何散亂?謂貪瞋癡分;令心心法、流散爲性。能障離欲爲業。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散亂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