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種使善法不散,惡法不起之力用。(一)爲大智度論卷五所舉五百陀羅尼中之前叁種,即:(一)聞持陀羅尼,耳聞而憶持不忘。(二)分別陀羅尼,識別了知客觀界之對象物。(叁)入音聲陀羅尼,對他人之惡口或贊辭不動心。
(二)出自法華經勸發品。相當于天臺宗所說之空、假、中叁觀。(一)旋陀羅尼,旋,旋轉之義。凡夫執著有相,故須令其旋轉差別之假相,以入于平等之空;此即“從假入空”之“空持”。(二)百千萬億陀羅尼,旋轉平等之空,而入于百千萬億法差別之假相(現象界);此即“從空入假”之“假持”。(叁)法音方便陀羅尼,以上記空假二持爲方便,而入于絕待之中道;此即中道第一義谛之“中持”。
(叁)晡時諷經(晚課諷經)所誦之大悲心陀羅尼、佛頂尊勝陀羅尼、消災妙吉祥陀羅尼。[□樹林清規卷上日中行事]
(名數)法華經勸發品所說叁陀羅尼。陀羅尼者。智慧之總持力也。天臺以之配于叁谛而解之:一、旋陀羅尼,旋轉凡夫心執著于諸法之有相,而達于空理之智力也。是故爲空谛。二、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旋轉空而出于假,通達于百千萬億法之智力也。是故爲假谛。叁、法音方便陀羅尼,更一轉而入中道,于法音說法得自在方便之智力也。是故爲中谛。文句十曰:“陀羅尼旋假入空也,百千旋者旋空出假也。方便者二,爲方便道得入中道第一義谛也。”[囗@又]一、聞持陀羅尼,得此陀羅尼者,于一切所聞之法憶持不忘也。二、分別陀羅尼,得此陀羅尼者,分別一切諸法而不誤也。叁、入音聲陀羅尼,得此陀羅尼者,于一切衆生之毀譽語言,不動其心也。見智度論二十八。
[出大智度論] 梵語陀羅尼。華言能持。謂于一切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也。又翻總持。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也。一聞持陀羅尼謂得此陀羅尼者。于一切語言諸法。耳之所聞。皆不忘失。是名聞持陀羅尼。二分別陀羅尼謂得此陀羅尼者。于一切衆生。一切諸法。分別不錯。是名分別陀羅尼。叁入音聲陀羅尼謂得此陀羅尼者。聞一切衆生惡言罵詈。心不憎恨。聞一切衆生善言贊歎。心不搖動。是名入音聲陀羅尼。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