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天臺大師智顗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八之說所立者,謂一切衆生無不具此叁因佛性,此因若顯,即成叁德妙果。(一)正因佛性,正即中正,中必雙照,離于邊邪,照空照假,非空非假,叁谛具足,爲正因佛性。亦即諸法實相之理體是成佛之正因。(二)了因佛性,了即照了,由前正因,發此照了之智,智與理相應,是爲了因佛性。(叁)緣因佛性,緣即緣助,一切功德善根,資助了因,開發正因之性,是爲緣因佛性。[金光明經玄義卷上、四教義卷六]
(二)佛性論卷二之說:(一)應得因,指二空所現之真如。(二)加行因,指菩提心。(叁)圓滿因,指加行。其中,應得因具有叁種佛性,即:住自性、引出性、至得性。(參閱“叁因”545)
(名數)見叁字部叁因佛性條。
(名數)涅槃經所說:一、正因佛性,離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故名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故名了因佛性。叁、緣因佛性,緣助了因,開發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依之成就解脫之德,故名緣因佛性,金光明玄義曰:“雲何叁佛性?佛名爲覺,性名不改,不改即是非常非無常,如土內金藏,天魔外道不能壞,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者,覺智非常非無常,智與理相應,如人能知金藏,此智不可破壞,名了因佛性。緣因佛性者,一切非常非無常功德善根資助覺智開顯正性,如耘除草穢掘出金藏,名緣因佛性。”同記上曰:“正謂中正,了謂照了,緣謂助緣。緣資了,了顯正,正起勝緣。亦是正發于了,了導于緣,緣嚴于正。正起勝緣,相由既然非橫義也,一心頓具非縱義也,此妙因能克妙果,俱名因者其義在玆。”此叁佛性,又爲空假中之叁谛。因爲空谛,緣因爲假谛,正因爲中谛也。輔行二曰:“叁千即空性了因也,叁千即假性緣因也,叁千即中性正因也。”
[出金光明經玄義] 梵語佛陀。華言覺。覺即叁智圓明。遍一切處。無不照了。名大圓覺性。即不改之義。以大覺性。不增不減。非變非遷。一切衆生。無不具此叁因佛性。此因若顯。即成叁德妙果也。(叁智者。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叁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也。)一正因佛性正謂中正。謂中必雙照。叁谛具足。名正因佛性。(中正者。離于邊邪也。雙照者。照空照假也。空謂蕩一切相。即是真谛。假謂立一切法。即是俗谛。非空非假。即是中谛。故雲叁谛具足。)二了因佛性了謂 - 明·一如等 撰
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正因佛性是衆生本來就有的真性;了因佛性是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緣因佛性是修種種真實的功德的意思。 - 陳義孝編
即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緣因佛性。
正因佛性是衆生本來就有的真性;
了因佛性是衆生明白一切真正道理的意思;
緣因佛性是修種種真實功德的意思。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