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叁轉法輪?叁轉法輪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叁轉法輪”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轉法輪”的解釋

  (一)即叁分釋尊之教說爲根本法輪、枝末法輪、攝末歸本法輪。乃叁論宗吉藏所立之判教名稱。略稱叁法輪、叁輪。(一)根本法輪,爲大菩薩直接宣示悟境之根本教說。華嚴經所說一因一果之一乘教屬之。(二)枝末法輪,爲尚不能理解佛法之薄福鈍根者,將佛陀一代四十余年之教法(一乘教)分爲方便之叁乘而說諸經。此由根本之一乘教分化而來,故稱枝末。(叁)攝末歸本法輪,將枝末之叁乘教法,歸結于根本之一乘教,此即法華經之教說。

  複次,如般若、淨名等大乘經典,自其不廢叁乘之意義而言,可說是枝末法輪。或叁乘入一乘之教,亦可稱枝末法輪;若以直入一乘之教而言,則稱爲根本法輪。又叁論宗之判教是:以聲聞藏、菩薩藏二者爲主,而以叁轉法輪爲副。[法華經信解品、譬喻品、法華遊意、中論疏卷一]

  (二)指佛陀叁轉四谛之法輪:(一)示轉,指示“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  (二)勸轉,勸示“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叁)證轉,證示“此是苦,我已知,不複更知;此是集,我已斷,不複更斷;此是滅,我已證,不複更證;此是道,我已修,不複更修”。以每一轉各具眼、智、明、覺四行相,故成十二行相。(參閱“叁轉十二行相”694)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轉法輪”的解釋

  (名數)佛于鹿野苑對聲聞乘人說苦集滅道之四谛有示勸證之叁轉:一、示轉,此是苦也,此是集也,此是滅也,此是道也,此示四谛之四相。二、勸轉,苦當知,集當斷,滅當證,道當修,此勸谛之修行。叁、證轉,苦者我已知,集者我已斷,滅者我已證,道者我已修,此佛自舉己爲證也。于此叁轉,上根者以第一之示轉,中根者以第二之勸轉,下根者以第叁之證轉,而各悟道。又,此叁轉如次第配于見道修道無學道。法華經化城喻品曰:“叁轉十二行法輪。”維摩經佛國品曰:“叁轉法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淨。”文句七曰:“叁轉者謂示勸證。”俱舍論二十四曰:“此苦聖谛,此應遍知。此已遍知,是名叁轉。”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叁轉法輪”的解釋

  [出法華文句]  叁轉法輪者。以苦集滅道四谛之法叁番而說。名爲叁轉。世間車輪。則有摧碾之用。佛之說法。則能摧碾衆生一切惑業。故名轉法輪也。一示轉示即指示。如雲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是名示轉。(苦者。生死逼迫之苦也。集者。積集煩惱惑業也。道者。戒定慧之道也。滅者。涅槃寂滅之樂也。)二勸轉勸即勸勉也。如雲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是名勸轉。叁證轉證。驗也。謂引己所證以驗之也。如雲此是苦。我已知。不複更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叁轉法輪”的解釋

  1.簡稱叁法輪。見叁法輪條。2.佛成道後,首在鹿野宛,說四谛法,度五比丘,是爲初轉法輪。嗣後又複重說叁次,故亦稱叁轉法輪。叁轉的不同處是:一、示轉,佛對利根者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見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使其一聞即悟。二、勸轉,佛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叁轉法輪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