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于見道之位以無漏智觀四聖谛之境。即于見道苦法智忍等十六心,現見分明等同之境,稱爲現觀,全稱聖谛現觀。俱舍論卷二十叁(大二九·一二一上):“世第一無間,即緣欲界苦,生無漏法忍,忍次生法智,次緣余界苦,生類忍類智;緣集滅道谛,各生四亦然。如是十六心,名聖谛現觀,此總有叁種,謂見、緣、事。”
聖谛現觀有見現觀、緣現觀、事現觀叁種。(一)以無漏之慧于四谛之境現見分明,稱爲見現觀。(二)此無漏之慧及與此慧相應之心、心所共同緣四谛之境,稱爲緣現觀。(叁) 無漏智慧及與之相應之心、心所及無表色,並生、住、異、滅等不相應法,共同對四谛能作知、斷、證、修等事業,稱爲事現觀。[成唯識論卷九、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五、顯揚聖教論卷十七、攝大乘論本卷中、大毗婆沙論卷叁、卷四、卷五十一、卷七十八、卷一○叁](參閱“現觀”4731)
(術語)于見道觀現前四谛之理也。
如見道十六心中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