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生死?生死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生死”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生死”的解釋

  梵語sam!sa^ra,或  ja^ti-maran!a。音譯作繕摩末剌諵、阇提末剌諵。又作輪回。謂依業因而于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續、永無窮盡之意。與“涅槃(菩提)”相對稱。又生死無盡,以海爲喻,故稱爲生死海。生死乃苦惱之世界,故亦稱生死苦海;渡越生死苦海,而到達涅槃之彼岸,此事極爲困難,故又稱難渡海。以性質區別之,生死之類別如下:

  (一)成唯識論卷八所舉之二種生死:(1)分段生死,以有漏之善惡業爲因、煩惱障爲緣,將受叁界內之粗報;其果報對于壽命之長短、肉體之大小等有一定限製,故稱爲分段身。受此分段身而輪回者,稱爲分段生死。(2)變易生死,又稱不思議變易生死。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等雖不受分段生死之輪回,但以無漏之有分別業爲因、所知障爲緣,于界外(即叁界以外)受殊勝微妙果報之身,即受意生身,再以此身來叁界內修菩薩行,以至成佛果。其所受之身,因悲願力之故,壽命、肉體皆可自由變化改易,而無一定之限製,故稱爲變易身。受變易身者,稱爲變易生死

  (二)四種生死:顯識論謂,分段生死依于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而有叁種之別,以此叁種再加上界外之變易生死,即成爲四種生死。佛性論卷二、粱譯攝大乘論釋卷十等,將變易生死複分爲方便、因緣、有有、無有等四種生死,又稱四怨障。勝鬘寶窟卷中末亦立有四種生死之名,即:流來生死、分段生死、中間生死、變易生死。  

  (叁)七種生死:據顯識論、摩诃止觀卷七上之說,分段生死依于叁界而有叁種之別,以此叁種再加上上記四種變易生死,總計爲七種生死。另據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七之一、大明叁藏法數卷叁十之說,七種生死指:(1)分段生死。(2)流入生死,又作流來生死,謂迷于真如之理,流入生死迷界之最初一刹那。(3)反出生死,謂因發心而從生死反出之最初一刹那。(4)方便生死,謂二乘之人斷盡見、思二惑,超出叁界,出生于方便等土;就其斷惑]  果之時,“因移果易”而論爲生死。(5)因緣生死,謂初地以上之菩薩以無漏業爲因、無明爲緣,而示現生死。(6)有後生死,又作有有生死,謂十地菩薩殘余最後一品無明未斷,故尚須受一次生死。(7)無後生死,又作無有生死,謂等覺菩薩斷盡最後一品無明,究竟永盡,不受後有。[雜阿含經卷六、卷十叁、那先比丘經卷上、大乘義章卷十八、宗鏡錄卷七十叁](參閱“七種生死”115、“四種生死”  1799)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生死”的解釋

  (術語)一切衆生惑業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嚴經叁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秘藏寶鑰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終。”僧伽吒經四曰:“佛言:善男子!識滅名死,福德因緣識起名生。”成實論七曰:“現在世中初得諸陰名生,亦說五陰退沒名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生死”的解釋

  謂一切衆生因惑業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的分別。見二種生死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生死”的解釋

瑜伽八十一卷七頁雲:生死者:謂卽善趣惡趣退墮升進。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生死”的解釋

謂依業因而于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等六道迷界中生死相續、永無窮盡之意。與“涅槃”相對稱。又生死無盡,以海爲喻,故稱爲生死海。生死乃苦惱之世界,故亦稱生死苦海;渡越生死苦海,而到達涅槃之彼岸,此事極爲困難,故又稱難渡海。《成唯識論》卷八,舉出二種生死:一、分段生死,以有漏的善惡業爲因、煩惱障爲緣,將受叁界內之粗報;其果報對于壽命之長短、肉體之大小等有一定限製,故稱爲分段身。受此分段身而輪回者,稱爲分段生死。二、變易生死,又稱不思議變易生死。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等雖不受分段生死的輪回,但以無漏之有分別業爲因、所知障爲緣,于叁界以外受殊勝微妙果報之身,即受意生身,再以此身來叁界內修菩薩行,以至成佛果。其所受之身,因悲願力之故,壽命、肉體皆可自由變化改易,而無一定之限製,故稱爲變易身。受變易身者,稱爲變易生死。此外,《顯識論》有四種生死之說,《摩诃止觀》有七種生死之說,此處從略。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生死”的解釋

一切衆生因惑業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之分別。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生死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