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種結界之一。特爲烹煮或貯藏食物所劃定之界區。此界區須與比丘住處隔離,以避免比丘違犯“宿煮”之罪。宿煮,謂比丘于居處煮食;本爲戒律所禁。蓋修行之人以遠離各種貪欲爲要務,其中對治食欲之貪著亦爲佛製戒律之基本戒條,而謂修行人應以乞食爲濟命療饑之法,不應另于伽藍中蓄食烹煮。後有病比丘,患吐下之疾,遂使舍衛城中人代爲煮粥,後因城門晚開,該比丘未及得粥便死。世尊爲慈愍方便之故,遂特爲製此攝食界,謂可結某一特定範圍爲淨界(或淨廚),比丘于其界內貯藏、烹煮食物,即可免“宿煮”之過。
據四分律卷四十叁載,世尊曾爲比丘說四種淨地,即:(一)檀越淨,檀越(在家信徒)爲僧作伽藍,而尚未施與僧者。(二)院相不周淨,若僧住處半有籬障,或都無籬障,或有牆垣、塹、柵等,皆可爲淨地。(叁)處分淨,檀越作伽藍時,曾雲“某處爲僧作淨處”之地。(四)僧在一定界區依“白二羯磨”作結界之地。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二之一(大四○·二○二下):“食界者,攝食以障僧,令無宿煮罪。”[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二下、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卷上、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卷二、釋氏要覽卷下](參閱“結界”5181)
(術語)叁種結界之一。見結界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