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叁祖法藏以華嚴義海宏深、浩瀚無涯,故于所著華嚴經旨歸中,將一部華嚴經教法之“事法界”歸納爲相對之十種義門,用以統收。即:(一)教義一對,教,指能诠之言教;義,指所诠之義理。(二)理事一對,理,指常恒不變之理體;事,指緣起變遷之事象。(叁)境智一對,境,指所觀之真俗妙境;智,指能觀之普賢大智。 (四)行位一對,行,指實踐修行;位,指依行所得之進趣階位。(五)因果一對,因,指至佛果以前之種種修行;果,指達于佛果之境界。(六)依正一對,依,指依報,即有情所依之國土;正,指正報,即依住于依報國土之佛、菩薩及一切衆生類。(七)體用一對,體,指不變之體性;用,指隨應外物之化用。謂華嚴經中凡舉一法,必內同真性,外應群機,無有一法體用不具。(八)人法一對,人,指能知能觀之主體;法,指所知所觀之客體。謂佛菩薩師徒等人,顯說法界諸法門海。(九)逆順一對,逆,指逆本性之作用,即逆法教化;順,指順本性之作用,即順法教化。(十)應感一對,應,指隨應不同根機之種種應化;感,指感得應理之當機衆生。謂衆生根欲器感多端,聖應示現亦複無邊。
(名數)華嚴十玄門所攝之十義,即教義理事等十雙,故曰十對。詳見玄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