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無畏?四無畏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門名義集、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無畏”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無畏”的解釋

  (名數)一、一切智無所畏,佛于大衆中明言我爲一切智人而無畏心也。二、漏盡無所畏,佛于大衆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也。叁、說障道無所畏,佛于大衆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也。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于大衆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之正道而無畏心也。見智度論二十五、法界次第下之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無畏”的解釋

  (名數)又雲四無所畏,化他之心不怯,名無畏。四無畏有佛與菩薩之二種。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無畏”的解釋

  又名四無所畏,無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沒有懼怕。有佛四無畏與菩薩四無畏二種。見佛四無畏或菩薩四無畏條。 - 陳義孝編

【法門名義集】對“什麼是四無畏”的解釋

一切智無畏。漏盡無畏。說障道無畏。說盡苦道無畏。一切智無畏。佛作是誠言。我是一切正智人。無有人天能如實難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見是微畏相。漏盡無畏。佛作誠言。我一切漏盡。無能如實難言。是漏不盡。乃至不見微畏相。說障道無畏。佛作誠言。我說障法。無能如實難言。受障法不能障道。乃至不見是微畏相。惑法礙聖。名爲障道。說盡苦道無畏。佛作誠言。我說聖道能出世間。隨是行能盡苦。無有人天能如實難言。行是聖人道不出世間。不能盡苦。乃至不見微畏相。能除煩惱。名爲盡苦。難不懼名無畏 - 唐·李師政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四無畏”的解釋

顯揚四卷八頁雲:無畏者,謂四無畏。廣說如經。一、佛作誠言:我是正等覺者。若有難言于是法中不正等覺。我于此難正見無緣,是故無畏。謂如來證得妙善清淨一切種智故。二、佛作誠言:我諸漏已盡。若有難言:如是如是諸漏未盡。我于此難正見無緣,是故無畏。謂如來證得妙善清淨一切種斷故。此二無畏依自利德。叁、佛作誠言:我爲弟子說障礙法染必爲障。若有難言:染習此法不能爲障。我于此難正見無緣,是故無畏。謂依如來爲所化有情,說一切種所對治法。四、佛作誠言:我爲弟子說出離道修定出離。若有難言:雖修此道,不能出離,不正盡苦及證苦邊。我于此難正見無緣,是故無畏。謂依如來爲所化有情說一切種能對治法。此二無畏依利他德。
  二解  集論八卷五頁雲:無畏者,謂四無畏。雲何正等覺無畏?謂依止靜慮,由自利門。于一切種所知境界正等覺,自稱德號,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所。雲何漏盡無畏?謂依止靜慮,由自利門,于一切種漏盡自稱德號,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雲何障法無畏?謂依止靜慮,由利他門,于一切種說障礙法自稱德號,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雲何出苦道無畏?謂依止靜慮,由利他門,于一切種說出苦道法自稱德號,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又雲:無謂作何業?謂處大衆中,自正建立我爲大師,摧伏一切邪難外道。大師者,自利利他,衆德圓滿故。摧伏邪難外道者,謂能摧伏于如來所說成等正覺永斷諸漏障道法中邪難外道故。
  叁解  無性釋九卷十九頁雲:四無畏者:謂佛世尊自發誠言:我是真實正等覺者。若有難言,于如是法不正等覺,我于彼難正見無緣是第一無畏。又發誠言:我是真實諸漏盡者。若有難言,如是如是諸漏未盡。我于彼難正見無緣,是第二無畏。又發誠言:我爲弟子說出離道。若有難言,修如是道非正出苦。我于彼難正見無緣,是第叁無畏。又發誠言:我爲弟子說障礙法染必爲障。若有難言,雖染彼法不能爲障。我于彼難正見無緣,是第四無畏。于此四中皆應廣說。正見彼難無有緣故,得大安隱;得安隱故,都無所畏。又二十八頁雲:此頌顯示四無所畏。能說智者謂佛誠言:我是真實正等覺者,卽是遍知一切法智。能說斷者謂佛誠言:我是真實諸漏盡者,卽是煩惱諸漏永盡。如是二種依自利說。能說出離者謂佛誠言:我爲弟子說出離法,真實出離。能說能障礙者謂佛誠言:我爲弟子說能障法,真實能礙。如是二種依利他說。如是四種名自他利,非余外道伏者。顯離怖畏,釋無畏義,非余外道所能降伏,是故無畏。
  四解  俱舍論二十七卷叁頁雲:佛四無畏,相別雲何?頌曰:四無畏如次,初十二七力。論曰:佛四無畏如經廣說。一正等覺無畏。十智爲性。猶如初力。二漏永盡無畏。六十智性。如第十力。叁說障法無畏。八智爲性。如第二力。四說出道無畏。九十智性。如第七力。如何于智立無畏名。此無畏名目無怯懼。由有智故不怯懼他。故無畏名目諸智體。理實無畏是智所成。不應說言體卽是智。
  五解  大毗婆沙論叁十一卷一頁雲:已說佛十力,當說四無畏。雲何爲四?一、正等覺無畏。如契經說:我是諸法正等覺者。若有世間沙門、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難,或令憶念于如是法,非正等覺,無有是處。設當有者,我于是事正見無由。故得安隱無怖無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于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梵志、天、魔、梵等所不能轉。二、漏永盡無畏。如契經說:我于諸漏已得永盡。若有世間沙門、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難,或令憶念有如是漏,未得永盡,無有是處。設當有者,乃至廣說。叁、說障法無畏。如契經說:我爲弟子說能障法,染必爲障。若有世間沙門、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難,或令憶念有此障法,染不爲障,無有是處。設當有者,乃至廣說。四、說出道無畏。如契經說:我爲弟子說能出道,修必出苦。若有世間沙門、梵志、天、魔、梵等依法立難,或令憶念修如是道不能出苦,無有是處。設當有者,我于是事正見無由。故得安隱無怖無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于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世間沙門梵志、天、魔、梵等所不能轉。問:此四無畏以何爲自性?答:亦以智爲自性。所以者何?初無畏卽初力,第二無畏卽第十力,第叁無畏卽第二力,第四無畏卽第七力故。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無畏?無畏是何義?答:不怯弱義,是無畏義,不傾動義,勇猛義,安隱義,清淨義,鮮白義,不驚怖義。是無畏義,如彼卷一頁至五頁廣說。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四無畏”的解釋

又名四無所畏,無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沒有懼怕。有佛四無畏與菩薩四無畏二種。參閱“佛四無畏”條。 - 于淩波居士著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四無畏”的解釋

另譯作「四無所畏」,爲佛(遍正覺者)的四種特有自信,即「一切智、斷盡煩惱、能說一切障礙解脫之道、斷盡苦」,或「已辦、不受胎、離愚暗法、盡苦」。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無畏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