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又曰十不善。見善惡條。
[出法界次第] 惡即乖理之行。謂衆生觸境顛倒。縱佌惑情。于身口意。動與理乖。成此十惡也。一殺生殺生者。謂自殺。亦教人殺。斷害一切衆生之物命也。二偷盜偷盜者。謂竊取他人一切財物也。叁邪淫邪淫者。謂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四妄語妄語者。謂好造虛言。诳惑他人也。五兩舌兩舌者。謂向此說是。向彼說非。或向彼說此。向此說彼。而使彼此乖诤也。六惡口惡口者。謂言語粗犷。毀辱他人。令其受惱也。七绮語绮語者。謂乖背真實。巧飾言辭。令人好樂也。八貪欲貪欲者。謂于順 - 明·一如等 撰
又名十不善,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貪欲、嗔恚、愚癡。 - 陳義孝編
身有叁惡 一殺生 二偷盜 叁邪淫
口有四惡 一妄語 二兩舌 叁惡口 四绮語
意有叁惡 一貪欲 二嗔恚 叁邪見
次諸煩惱結使而辨十惡者。以煩惱既是惑亂之法。能驅役行者心神。乃令觸境顛倒。若縱此惑情而起身口意者。則動與理乖。故于叁業所起。備有十惡也。通名惡者。惡以乖理爲義。此十並是乖理而起。故名爲惡。亦名十不善道。以其能通苦報。故非善道也
一殺生 斷一切衆生命。故名爲殺生
二偷盜 盜取他財物。故名爲偷盜
叁邪淫 于非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四妄語 以言诳他。故名妄語
五兩舌 構鬥之言間他。令致得失分。乖名爲兩舌
六惡口 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爲惡口
七绮語 绮側語辭言乖道理。名爲绮語
八貪欲 引取順情塵境。心無厭足。名爲貪欲
九嗔恚 若對違境。心生忿怒。名爲嗔恚
十邪見 撥正因果。僻信求福。皆名邪見
次此應出四重。五逆。七逆。謗方等經。用僧鬘物。作闡提行。十六惡律儀等。諸輕重惡業科目。皆從十惡中。離合分別而說者。今欲論諸入道要門具出(雲雲)。至後第六卷中。別當更出 - 隋·智顗 撰
由彼叁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衆生觸境顛倒,縱此感情于身口意,動與理乖,成此十惡也。
由于身造者叁:
一、殺 殺謂殺害生命。
二、盜 盜謂盜取財物。
叁、淫 淫謂淫狎行動。
由于口造者四:
四、妄語 妄語,謂虛诳不實之語。
五、绮語 绮語,謂雜穢不正之語。
六、惡口 惡口,謂罵詈惱人之語。
七、兩舌 兩舌,謂離間兩方之語。
由于意造者叁:
八、悭貪 悭吝貪著。
九、嗔恚 嗔恚忿怒。
十、邪見 闇昧迷理。
由彼叁業,亦成十善。善者、順理之義。行順理之十法,是名十善。然有二別:一者以止惡故,得名爲善。謂能止息己惡,不惱于他。所以反乎十惡,即是十善。
┌一、不殺生。
一、身叁┤二、不偷盜。
└叁、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绮語。
二、口四┤
│六、不惡口。
└七、不兩舌。
┌八、不悭貪。
叁、意叁┤九、不嗔恚。
└十、不邪見。
又者以行好故,亦名爲善。謂能修行勝德,利安一切,其數亦十。
┌一、救護生命 不惟不行殺害,更能行其救護。
一、身叁┤二、給施資財 不惟不行盜取,更能行其給施。
└叁、遵修梵行 不惟不行淫邪,更能行其清淨。
┌四、說誠實語 不惟不行诳惑,更能行其實語。
│五、和合彼此 不惟不行離間,更能行其和合。
二、口四┤
│六、善言安慰 不惟不行粗犷,更能行其柔和。
└七、作利益語 不惟不行雜穢,更能行其正直。
┌八、常懷舍心 不惟不行悭貪,更能行其施舍。
叁、意叁┤九、恒生慈念 不惟不行嗔恚,更能行其慈忍。
└十、正信因果 不惟不行邪見,更能行其正信。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