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十力?十力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英漢對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界次第初門、法門名義集、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十力”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梵語das/a  bala^ni。即十種智力。(一)指如來十力,唯如來具足之十種智力,即佛十八不共法中之十種。又作十神力。謂如來證得實相之智,了達一切,無能壞,無能勝,故稱爲力。十力即:(一)處非處智力,又作知是處非處智力、是處不是力、是處非處力。處,謂道理。謂如來于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稱爲知是處;若作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稱爲知非處。如是種種,皆悉遍知。(二)業異熟智力,又作知業報智力、知叁世業智力、業報集智力、業力。謂如來于一切衆生過去未來現在叁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叁)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又作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發起雜染清淨智力、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禅定解脫叁昧淨垢分別智力、定力。謂如來于諸禅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四)根上下智力,又作知諸根勝劣智力、知衆生上下根智力、根力。謂如來于諸衆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五)種種勝解智力,又作知種種解智力、知衆生種種欲智力、欲力。謂如來于諸衆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六)種種界智力,又作是性力、知性智力、性力。謂如來于世間衆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七)遍趣行智力,又作知一切至處道智力、至處道力。謂如來于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八)宿住隨念智力,又作知宿命無漏智力、宿命智力、宿命力。即如實了知過去世種種事之力;如來于種種宿命,一世乃至百千萬世,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飲食、苦樂壽命,如實遍知。(九)死生智力,又作知天眼無礙智力、宿住生死智力、天眼力。謂如來藉天眼如實了知衆生死生之時與未來生之善惡趣,乃至美醜貧富等善惡業緣。(十)漏盡智力,又作知永斷習氣智力、結盡力、漏盡力。謂如來于一切惑余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雜阿含經卷二十六、新譯華嚴經卷十七、菩薩地持經卷十建立品、俱舍論卷二十七、大毗婆沙論卷叁十]

  (二)菩薩之十力。指在十回向中,第九無縛無著解脫回向位之菩薩所具足之十種作用。十者即:深心力(直心力)、增上深心力(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智慧力)、願力、行力、乘力、神變力(遊戲神通力)、菩提力、轉法輪力等。同時,首楞嚴叁昧經、大智度論卷二十五等亦各曾列舉類似之十力。雜阿含經卷二十六舉出自在王者力、斷事大臣力、機關工巧力、刀劍賊盜力、怨恨女人力、啼泣嬰兒力、毀呰愚人力、審谛黠慧力、忍辱出家力與計數多聞力等世間十力。[新譯華嚴經卷五十六、大乘義章卷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術語)如來之十力也。一、知覺處非處智力,處者道理之義,知物之道理非道理之智力也。二、知叁世業報智力,知一切衆生叁世因果業報之智力也。叁、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知諸禅定及八解脫叁叁昧之智力也。四、知諸根勝劣智力,知衆生根性之勝劣與得果大小之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知一切衆生種種知解之智力也。六、知種種界智力,于世間衆生種種境界不同而如實普知之智力也。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如五戒十善之行至人間天上八正道之無漏法至涅槃等,各知其行因所至也。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以天眼見衆生生死及善惡業緣無障礙之智力也。九、知宿命無漏智力,知衆生宿命又知無漏涅槃之智力也。十、知永斷習氣智力,于一切妄惑余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智力也。出智度論二十五,俱舍論二十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名數)佛及菩薩所具十種之力用也。說詳本條。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Ten  Powers  ==  十力

The  Ten  Powers  of  Buddha  or  Bodhisattva  are  the  complete  knowledge  of  
1.what  is  right  or  wrong  in  every  condition  
2.what  is  the  karma  of  every  be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3.all  stages  of  dhyana  liberation  and  samadhi  
4.the  powers  and  faculties  of  all  beings  
5.the  desires  or  moral  directions  of  every  being  
6.the  actual  condition  of  every  individual  
7.the  direction  and  consequence  of  all  laws  
8.all  causes  of  mortality  and  of  good  and  evil  in  their  reality  
9.the  end  of  all  beings  and  Nirvana  
10.the  destruction  of  all  illusion  of  every  kind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叁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衆生叁世因果業報的智力;叁、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禅定及解脫叁昧等的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衆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五 - 陳義孝編

【法界次第初門】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一是處非處力  二業力  叁定力  四根力  五欲力  六性力  七至處道力  八宿命力  九天眼力  十漏盡力

次四無礙智而辯十力者。上之所明。多是菩薩所得。自行化他之法。今欲明諸佛所得。自行化他法門。故次明十力不共等法也。此十通名力者。即諸佛所得。如實智用通達一切。了了分明。無能壞無能勝。故名力也。大菩薩亦分得此智力。但比佛小劣故沒不受名

一是處非處力  佛知一切諸法因緣。果報定相。從是因緣。生如是果報。從是因緣。不生如是果報。如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惡業尚不得世間樂。何況出世間樂。惡行生天。無有是處。惡行尚不能得生天。何況涅槃。五蓋覆心散亂。雖修七覺。而得涅槃。無有是處。五蓋覆心。雖修七覺。尚不能得聲聞道。心無覆蓋。佛道可得。況聲聞道。如是等種種。是處不是處。佛悉遍知。無能壞無能勝。是初力也

二業智力  佛知一切衆生。過去未來現在。諸業諸受。知造業處。知因緣。知果報。皆悉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二力也

叁定力  佛知一切諸禅解脫叁昧定。垢淨分別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叁力也

四根力  佛知他衆生諸根上下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四力也

五欲力  佛知他衆生種種欲。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五力也

六性力  佛知世間種種無數性。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六力也

七至處道力  佛知一切道至處相。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七力也

八宿命力  佛知種種宿命共相共因緣。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劫初盡。我在彼衆生中。如是姓名。飲食苦樂。壽命長短。彼中死是間生。是間死還生是間。此間生名姓飲食苦樂壽命長短亦如是。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八力也

九天眼力  佛天眼淨過諸人眼。見衆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若大若小。若墮惡道。若生善道。如是業因緣受報。是諸衆生惡身口意成就。謗毀聖人邪見業成就。是因緣故。身壞死時。入惡道生地獄中。是諸衆生。善身口意業成就不謗聖人正見正業成就。是因緣故。身壞死時。入善道生天上。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九力也

十漏盡力  佛諸漏盡故。無漏心解脫。無漏智慧解脫。現在法中。自識知我生已盡。持戒已立。不作後有。盡如實遍知。無能壞無能勝。十力也 - 隋·智顗 撰

【法門名義集】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是處非是處力。業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處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盡力。是佛十力。是處非處力。善招樂報。惡得苦果。因果相當。名爲是處。與上相違。名爲非處。佛于是非二處。皆如實知。是名是處非處力。二業力。一切衆生叁世諸業。造業之處。受報之所。皆如實知。是名業力。叁定力。于諸禅定。垢淨分別。皆如實知。名爲定力。四根力。衆生諸根上下之相。皆如實知。是名根力。五欲力。知他衆生種種諸欲。是名欲力。六性力。知諸世間種種之性。是名性力。七至道處力。知一切道至處之相。名至處道力。八宿命力。知諸衆生種種宿命。是名宿命力。九天眼力。佛之天眼淨過人天。視諸衆生。無所不見。是天眼力。十漏盡力。佛諸漏盡解脫盡如實知。是名漏盡力。煩惱結使點汙流注。名之爲漏。漏無之處。名爲漏盡。以如來智慧。于此十境。照之窮極。無過無伏。故名爲力 - 唐·李師政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瑜伽四十九卷十六頁雲:雲何如來十力?一者、處非處智力,二者、自業智力,叁者、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四者、根勝劣智力,五者、種種勝解智力,六者、種種界智力,七者、遍趣行智力,八者、宿住隨念智力,九者、死生智力,十者、漏盡智力。如是十種如來智力,當知廣如十力經說。
  二解  顯揚四卷八頁雲:謂如來十力。廣說如經。一、處非處智力。謂于一切相因果中,能如實問說,無礙智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法。二、自業智力。謂于一切相各別處所相續所起業,及所得報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叁、靜慮解脫叁摩地叁摩缽底智力。謂于攝受一切相世間清淨功德方便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四、根上下智力。謂于出世間功德所依一切相所化有情根差別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五、種種勝解智力。謂于一切相所化有情阿世耶差別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六、種種界智力。謂于一切相所化有情隨眠差別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七、遍趣行智力。謂于一切相乘出離差別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八、宿住隨念智力。謂于一切相前際趣差別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九、死生智力。謂于一切相後際趣差別中,無礙智性。余如前說。十、漏盡智力。謂于一切相趣非趣出離方便差別中,無礙智性;及彼相應等持諸心心法。又諸力中,一切應說能如實問記。
  叁解  雜集論十四卷四頁雲:力者:謂如來十力。一、處非處智力,二、自業智力,叁、靜慮解脫叁摩地叁摩缽底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種種勝解智力,六、種種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隨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盡智力。處非處智力者:謂依止靜慮,于一切種處非處智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應諸心心法。一切種處非處智具足者:謂于一切種因非因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自業智力者:謂于一切種自業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以于一切種自業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如是余力,隨其所應當正建立。雲何隨其所應?靜慮解脫叁摩地叁摩缽底智力者:謂于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說。由于一切種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爲體故。如是根上下智力者:謂于一切種根上下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種種勝解智力者:謂于一切種差別勝解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種種界智力者:謂于一切種差別界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遍趣行智力者:謂于一切種遍趣行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宿住隨念智力者:謂于一切種宿住隨念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死生智力者:謂于一切種死生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漏盡智力者:謂于一切種漏盡智無著無礙現行中,所有叁摩地等。又雲:力作何業?謂爲除舍無因,惡因論,不作而得論,無倒宣說增上生道。悟入一切有情心行正說法器意樂隨眠境界資糧當能出離。隨其所應,宣說決定勝道。降伏諸魔。善能記別一切問論。此中顯初二力,能說增上生道。余八力,能說決定勝道。如是二種,具足顯示諸佛所作。所以者何?世尊由處非處智力,折伏一切世間無因論者,惡因論者,宣說無倒增上生道。諸外道等,于增上生,或謂無因,或謂自性自在等爲因故,名無因惡因論。由自業智力,折伏一切世間不作而得論者。無倒宣說善趣正道。諸外道等,謂不作業,自然得報故;名不作而得論。由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悟入一切有情心行。心所修行,故名心行。由根上下智力,悟入一切正說法器。以信等根,若善成熟;能爲法器故。由種種勝解智力,悟入一切勝劣意樂。由種種界智力,悟入一切可破隨眠諸煩惱性。由遍趣行智力,悟入一切大小乘教法所攝境界。由宿住隨念智力,悟入一切資糧前生所集聖道因緣,是名資糧。由死生智力,悟入一切當來功能性。由漏盡智力,悟入一切叁界出離。由如是悟入已,隨其所應,宣說解脫出世聖道。此十名力者,善能降伏諸魔故。善能記別一切問論故。降伏諸魔者:由此十力,能降伏蘊魔、煩惱魔、天魔、死魔。爲最勝故。雖斷所知障,亦不能爲礙;故名最勝。記別一切問論者:謂于處非處乃至漏盡一切處,所有問論,記別無滯故。
  四解  俱舍論二十七卷一頁雲:且佛十力,相別雲何?頌曰:力處非處十。業八除滅道。定根解界九。遍趣九或十。宿住死生俗,盡六或十智。宿住死生智,依靜慮余通。贍部男佛身,于境無礙故。論曰:佛十力者:一、處非處智力。具以如來十智爲性。二、業異熟智力。八智爲性。謂除滅道。叁、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種種勝解智力。六、種種界智力。如是四力,皆九智性。謂除滅智。七、遍趣行智力。或聲,顯此義有二途。若謂但緣能趣爲境;九智。除滅。若謂亦緣所趣爲境;十智爲性。八、宿住隨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如是二力,皆俗智性。十、漏盡智力。或聲亦顯義有二途。若謂但緣漏盡爲境;六智。除道苦集他心。若謂漏盡身中所得;十智爲性。已辯自性。依地別者,第八第九,依四靜慮。余八通依十一地起。欲四靜慮、未至、中間、並四無色,名十一地。已辯依地。依身別者。皆依贍部男子佛身。已辯依身;何故名力?以于一切所知境中,智無礙轉,故名爲力。由此十力,唯依佛身。唯佛已除諸惑習氣,于一切境,隨欲能知。余此相違,故不名力。如舍利子舍求度人不能觀知。鷹所逐鴿前後二際生多少等。如是諸佛,遍于所知,心力無邊。
  五解  無性釋九卷二十七頁頌曰:方便、歸依、淨、及大乘出離,于此诳衆生,摧魔者:歸禮。釋曰:此頌顯十力。謂于善趣惡趣方便,諸業歸依,世出世淨,大乘出離,四種義中,魔诳衆生;此中顯說能摧彼魔十力業用。言方便者:善趣方便,謂諸善業。惡趣方便,謂不善業。宣說如是趣方便時,魔于其中,诳惑而住,言不如是。與是相違,說不善業,爲善趣方便,說諸善業,爲惡趣方便。或說一切,皆無有因。或說一切自在天等,以爲其因。處非處力,能摧彼說。訓釋詞者:處名所以。有所容受。若無所以,無所容受;說名非處。謂無處無容,諸衆生類,無因惡因,而當得有。此複雲何?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等。非自在天等令次第得生。言歸依者:所謂諸業。如說世間皆由自業,業爲依止,業作歸依。說此業時,魔于其中,诳惑而住;廣如前說。由第二業異熟智力,能摧彼說,無所罣礙。謂諸有情,業所分別高下勝劣;不由無因自在天等。廣如前說。所言淨者:謂世間淨及出世淨。暫時畢竟伏諸煩惱,永害隨眠;由諸靜慮等持等至及聖道故。說此淨時,魔于其中,诳惑而住;廣如前說。由靜慮等持等至智力,能摧彼說,無所罣礙。及大乘出離者:此顯余力所作業用。謂說大乘究竟出離佛果德時,魔于其中,诳惑而住;言此無上正等菩提,極難可得。宜求聲聞究竟出離。由余七力,能摧彼說,無所罣礙。
  六解  如大毗婆沙論叁十卷十四頁至十九頁廣說。彼雲雲何爲十?一、處非處智力,二、業法集智力,叁、靜慮解脫等持等至發起雜染清淨智力,四、種種界智力,五、種種勝解智力,六、根勝劣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隨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盡智力。問:如是十力,以何爲自性?答:以智爲自性。謂佛意力,是智所成;以智爲體;智所攝故。如契經說:于處非處,如實了知,乃至廣說。已說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力?力、是何義?答:不可屈義,是力義。不可伏義,不可摧義,不可害義,不可轉義,不可覆義,能遍覺義,能荷擔義,堅固義,最勝義,能製他義是力義。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叁藏法數雲: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  謂如來于一切因緣果報,審實能知。如作善業,即知定得樂報,名知是處。若作惡業,得受樂報,無有是處,名知非處。如是種種,皆悉遍知,故名知是處非處智力。
  二、知過去未來現在智力  謂如來于一切衆生過去未來現在叁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故名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
  叁、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  梵語叁昧,華言正定,謂如來于諸禅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故名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謂如來于諸衆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故名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  謂如來于諸衆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故名知種種解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  謂如來于世間衆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故名知種種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謂如來于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故名一切至處道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謂如來證知天眼清淨,見諸衆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善惡業緣,皆悉無礙,故名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謂如來于種種宿命,一世乃至百千萬世,一劫乃至百千萬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飲食,苦樂壽命,如實遍知,故名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謂如來于一切惑余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故名知永斷習氣智力。 - 明·楊卓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十力”的解釋

指如來所俱的十種力。

  1、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2、知叁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衆生叁世因果業報的智力。

  3、知諸禅解脫叁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禅定及解脫叁叁昧等的智力。

  4、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衆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

  5、知種種解智力。即能知一切衆生種種知解的智力。

  6、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衆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

  7、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衆生行道因果的智力。

  8、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眼見衆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

  9、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衆生宿命及知無漏涅槃的智力。

  10、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妄惑余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之的智力。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十力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