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九喻?九喻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翻譯名義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九喻”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九喻”的解釋

  如來藏經舉九種譬喻,解說如來藏之義,以明示如來法身雖爲煩惱所覆,然自性清淨毫不爲彼煩惱所染。九者即:(一)如未敷花內有如來身結跏趺坐,具天眼者去萎華而出之。(二)如淳蜜群蜂守護,以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叁)如粳糧未離皮■,貪愚輕賤謂爲可棄,除蕩既精,常爲禦用。(四)如真金墮不淨處,隱沒不現經曆年載,真金不壞而莫能知,唯天眼者知,能由不淨中取真金而受用。(五)如貧家有珍寶藏,若無語者,不能開發此珍寶藏。(六)如庵羅果內實不壞,種之于地,成大樹王。(七)  如人以弊物裹金像,棄捐曠野,惟天眼者知出像,衆皆禮敬。(八)如貧女懷聖王胎。(九)  如真金像,外雖燋黑,內像不變。佛性論卷四無變異品以此九喻表九種客塵煩惱。即第一喻爲貪使煩惱,第二喻爲嗔使煩惱,第叁喻爲癡使煩惱,第四喻爲增上貪嗔癡結使煩惱,第五喻爲無明住地所攝煩惱,第六喻爲見道所斷煩惱,第七喻爲修道所斷煩惱,第八喻爲不淨地所攝煩惱,第九喻爲淨地所攝煩惱。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九喻”的解釋

  方等如來藏經,佛爲金剛藏菩薩,說一法九喻,具有十文。經雲:我以佛眼,觀一切衆生。諸煩惱中,有佛智眼,有如來身,結跏趺坐,俨然不動,下有九翻長行偈頌(寶性論,佛性論,具釋,圭山疏引,今略錄示)。一偈雲,譬如萎變華(論雲:貪煩惱亦爾,初樂後不樂),其華未開敷,天眼者觀見,如來身無染(此法身體)。二雲,譬如岩樹蜜(說一味法),無量蜂圍繞(論雲:群蜂爲成蜜,嗔心齧諸人),善方便取者,先除彼衆蜂。叁雲,譬如彼粳糧(說種種法),糠铖未除蕩(論雲:如是癡心纏,不見內堅實),貧者猶賤之,謂爲可棄物。四雲,如金在不淨(真如不變),隱沒莫能見(論雲:增上貪嗔癡。圭山雲:上叁種子,今喻粗顯現行,發身口意,造一切業,故雲增上),天眼者乃見,即以告衆人。五雲,譬如貧人家(根本無明無覆無記,未有愛惡之相,名無明住地),內有珍寶藏(法身爲萬德所依),王既不知見,寶複不能言。六雲,譬如庵羅果(此喻見惑),內實不毀壞(報化身佛性),種之于大地,必成大樹王。七雲,譬如持金像(出纏法身),行詣于他方,裹以穢弊物(此喻思惑),棄之于曠野。八雲,譬如貧女人,色貌甚醜陋(喻八不淨地垢),而懷貴相子,當爲轉輪王(喻成報身)。九雲,譬如大冶鑄,無量真金像(喻成化身),愚者自外觀,但見焦黑土(八九十淨地諸垢)。又魏譯金剛雲:一切有爲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彌勒頌曰:見相及于識,器身受用事;過去現在法,亦觀未來世。論釋曰:譬如星宿,爲日所映,有而不現。能見心法,亦複如是(此譬見分)。又如目有翳,則見毛輪等色,觀有爲法,亦複如是,以顛倒見故(此譬相分,大雲釋曰:此喻若執在意,見實我法,此翳配在第七,以常行故。圭山雲:既在第七,即知是見分。毛輪喻我法,我法即第七家,相分是第八也)。又如燈,識亦如是,依止貪愛法住故(此喻識體)。又如幻,所依住處,亦複如是,以器世間種種差別,無一體實故(此譬器)。又如露,身亦如是,以少時生故(此譬身)。又如泡,所受用事亦如是,以受想因叁法不定故(此喻受用事故)。又如夢,過去法亦如是,以惟念故(此喻過去法)。又如電,現在法亦如是,以刹那不住故(譬現在法)。又如雲,未來法亦如是,以于子時阿梨耶識,爲一切法爲種子根本故(此譬未來)。 - 宋·普潤法雲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九喻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