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世俗?世俗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世俗”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世俗”的解釋

  梵語sam!vr!ti,巴利語sammuti。略稱世或俗,即世間通俗之義,與“勝義”相對。爲施設安立虛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隱覆真理、可毀壞之義;“俗”有顯現流世、顯現順于人情之義。世事,即俗法;舉凡叁界之事法,皆具此二義。顯揚聖教論卷十六(大叁一·五五九上):“宣說我法用,皆名爲世俗。”成唯識論卷一(大叁一·一中):“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此言我法等非真實有,唯隨世情而假設其名,故稱世俗

  顯揚聖教論卷六舉出叁種安立之俗,即:(一)世間俗,如田、宅、瓶等物。(二)道理俗,如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叁)證得俗,如預流果、一來果等四沙門果。成唯識論卷八亦舉出叁種世俗:(一)假世俗,屬于遍計所執之妄有。(二)行世俗,屬于依他起性之假有。(叁)顯了世俗,屬于圓成實性之實有。此外,諸論中每以有漏之心稱爲世俗心;以緣世俗之境而生起之有漏智,稱爲世俗智;以世俗智斷除諸染,稱爲世俗道。[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七、成唯識論卷九、俱舍論卷二十六](參閱“勝義”486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世俗”的解釋

  (術語)世有隱覆真理之義,可毀壞之義。俗有顯現流世之義,顯現順于人情之義。世事即俗法,叁界之事法,悉具此二義,故曰世俗。唯識述記一本曰:“世謂覆障,可毀壞義。俗謂顯現,隨世流義。”俱舍光記一本曰:“言世俗者,有遍之法隱障真理名世,事相顯現隨順俗情名俗。又解,有遍之法可毀壞故有對治,故名爲世,俗即世名俗。”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世俗”的解釋

大毗婆沙論九十七卷十一頁雲:何故名世俗?爲可變壞故名世俗?爲貪依處故名世俗?若可變壞故名世俗者;聖道亦可變壞,應名世俗。若貪依處故名世俗者;亦是瞋癡依處,何獨說貪?答:應作是說:是可變壞故名世俗。問:若爾;聖道亦可變壞;應名世俗?答:若可變壞,能續諸有,增長有者;名爲世俗。聖道雖可變壞;而不能續諸有,乃令諸有損減;故非世俗。複次若可變壞,能令生死流轉無窮,生老病死恒相續者;名爲世俗。聖道雖可變壞;而不令生死流轉無窮,乃斷生老病死,令不相續;故非世俗。複次若可變壞,是趣苦集行,亦是趣有世間生老病死集行者;名爲世俗。聖道雖可變壞;而非趣苦集行,亦非趣有世間生老病死集行;故非世俗。複次若可變壞,是有身見處,是顛倒處,愛處,隨眠處;是貪恚癡安立足處,有垢,有毒,有過,有刺,有濁,有染,隨有世間隨苦集谛者;名爲世俗。聖道雖可變壞;而與彼相違。故非世俗。複有說者,是貪依處故名世俗。問:若爾;亦是瞋癡依處,何獨說貪?答:彼雖亦是瞋癡依處;而貪初勝,是故偏說。然契經中說可變壞故名世俗。如契經言:具壽豐贍來詣佛所,頂禮雙足,而白佛言:世尊所說世俗世俗義、何謂耶?佛告豐贍,是可變壞故名世俗。具壽豐贍複白佛言:何謂可變壞?佛告豐贍:眼處可變壞,色處可變壞,乃至意處可變壞,法處可變壞。由可變壞,故名世俗。問:何故世尊說十二處,是可變壞,故名世俗;非余法耶?答:觀受化者,宜聞諸處是世俗言而得悟解;故偏說處。如余經中,說取蘊等,名爲世俗。此經亦然。複次十二處教,是處中說,而攝法盡;故偏說之。問:諸變壞者,皆世俗耶?答:應作四句。有是世俗,而非變壞。謂過去未來苦集二谛。有是變壞,而非世俗。謂現在道谛。有是世俗,亦是變壞。謂現在苦集二谛。有非世俗,亦非變壞。謂過去未來道谛,及一切無爲。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世俗”的解釋

即世間通俗之義,與“勝義”相對。爲施設安立虛妄假有之法。又“世”有隱覆真理、可毀壞之義;“俗”有顯現流世、顯現順于人情之義。世事,即俗法;舉凡叁界之事法,皆具此二義。“成唯識論”卷一:“境依內識而假立,故唯世俗有。”此言我法等非真實有,唯隨世情而假設其名,故稱世俗。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世俗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