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十玄緣起也。見玄門條。
shixuan
中國佛教華嚴宗基本教義。闡明佛教的各法門,彼此是互相關聯、互相攝入而又周遍圓融的。是“四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的具體化和“華嚴觀法”的基本內容。通過了十玄,便可入于幽玄莫測的華嚴法界,故稱十玄門或十無礙;因這十門可以總攝一切緣起法,故又名十玄緣起。首創者爲華嚴宗二祖智俨。他根據《華嚴經》每以十句解釋緣起法相的說法,在“六相圓融”的基礎上提出了“十玄無礙”之說。主要是說明緣起法之間互爲條件、互相包含、相即相入、圓融無礙等複雜而又統一的關系。十玄是:1、同時具足相應門。說明佛法是一個整體,顯然分爲許多不同法門,彼此相應,相接相入而成緣起,此中含彼,小中攝大,比如一滴海水具備百川的滋味。2、因陀羅網境界門。以印度傳說中帝釋天宮殿之“因陀羅網”爲譬喻,認爲有無數網目,每目垂珠,珠珠相映,一珠中頓現衆珠之彩,相攝相映,重重無盡。以此比喻一切法是互爲條件,互相攝入,融成一體的境界。3、秘密隱顯俱成門。各種法門或隱或現,一中有多,則一爲顯而多爲隱;多中含一,則多爲顯而一爲隱。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或隱或顯,而隱顯一一相同時成就佛果。4、微細相容安立門。一切法大小相狀無礙自在而相容,一微塵之中一時頓顯一切法,相容無礙,在一念中俱足。5、十世隔法異成門。世,指過去、未來、現在叁世。叁世之中又各有過去、未來、現在,便成九世。此九世乃當人一念所成,九世與一念合稱十世。這十世相即相入而又不失叁世之相,先後長短同時具足顯現,即是說一切法門顯現或存在于十世之中。6、諸藏純雜具德門。一行之中具足萬行爲“雜”,萬行會歸一行爲“純”。純、雜互入而不相妨礙,名爲具德。7、一多相容不同門。一入多,多入一,名爲相容;體無先後而不失一多之相,稱爲不同。因爲諸法都是以真如爲理體,故能相容無礙而又不失自相,即各種法門雖然有一多之別,但是都能互相包容。8、諸法相即自在門。諸法緣起,而又先後相即相入,無礙圓融自在。9、唯心回轉善成門。諸法皆依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而得建立,一切功德,本來具足。10、托事顯法生解門。隨托一事以便彰顯一切事法,皆互爲緣起,即借淺近的事法以顯示深妙之理,而所托之事所顯之理是圓融自在,沒有差別的。華嚴宗認爲對于法界中任何一法,都可以從這十個方面去觀察分析它們與真如或最高真理的關系,達到事事無礙,周遍圓融的目的。
華嚴宗的實際創宗人法藏,也提出十玄之說,與智俨所立“十玄”在名稱與次序上略有改動,內容則基本一致。後世稱智俨所立爲古十玄,法藏所立爲新十玄。澄觀在其《華嚴經疏》中把諸藏純雜具德門和唯心回轉善成門解釋爲廣狹自在無限門和主伴圓明具德門(以一物爲主,所緣爲伴,一物生,萬物相伴而生)。
闡述十玄思想的著作有智俨的《華嚴一乘十玄門》,法藏的《華嚴五教章》(卷4)、《華嚴經探玄記》和澄觀的《華嚴經疏》等。(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