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卷。東漢安世高譯。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冊。本經旨在闡明五陰(色、受、想、行、識)及十二入(眼、耳、鼻、舌、身、心,及色、聲、香、味、更、法等,內外各六)之法相,並細說叁十七品經法(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者八種道行)。更進而闡論由道谛通達解脫之方法。
叁國時代,我國佛教思想界分爲兩大系統。一爲安世高之小乘禅學系統,另一爲支婁迦谶之大乘般若學系統。安世高系統之重要經典即爲陰持入經、安般守意經。故陰持入經即基于小乘佛教之立場,釋論法數及解脫之道。另“陰持入經注”爲研究我國叁世紀時佛教思想及佛典譯語之重要資料。據考證此注應作于西晉以前,其作者應屬安世高、安玄、唐僧會、嚴佛調及南陽韓林、穎川皮業、會稽陳慧之系統。
(經名)後漢安世高譯,二卷。說五陰六入等之法相,及叁十七器之道科。小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