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安樂行?四安樂行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安樂行”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安樂行”的解釋

  安樂,梵語sukha-viha^ra。指四種可令獲得安樂之行法。據法華經卷四安樂行品及法華文句卷八下等載,菩薩于惡世末法,弘揚法華經時,應安住于四種法,稱爲四安樂行。即:(一)身安樂行,謂身若遠離豪勢、邪人邪法、凶險嬉戲、旃陀羅、二乘衆、欲想、不男之人、危害之處、譏嫌之事、畜養年少弟子沙彌等十事,則可常好坐禅,修攝其心,故稱身安樂行。(二)口安樂行,謂口若遠離說過、輕慢、歎毀、怨嫌四事,則可得安樂,修攝其心,故稱口安樂行。(叁)意安樂行,謂意若遠離嫉谄、輕罵、惱亂、诤競四事,而爲衆生平等說法,則可得常好安樂,修攝其心,故稱意安樂行。(四)誓願安樂行,謂于法華經不聞不問、不知不覺、不信不解之衆生,生起慈悲心,而立誓自己若證得正覺時,必以神通力、智慧力導引之,使之入于法華實道中,發此誓願而常好修攝自行,故稱誓願安樂行。四安樂行之名稱有多種,然一般多用上述法華文句卷八下所舉之身、口、意、誓願等四安樂行之立名。

  此外,慧思之法華經安樂行義中,將上述四安樂行依次稱爲正慧離著安樂行、無輕贊毀安樂行(又作轉諸聲聞令得佛智安樂行)、無惱平等安樂行(又作敬善知識安樂行)、慈悲接引安樂行(又作夢中具足成就神通智慧佛道涅槃安樂行)。另大明叁藏法數卷十四,則依華嚴宗澄觀之說,舉出畢竟空行、身口無過行、心無嫉妒行、大慈悲行等四安樂行

  關于修行四安樂行之菩薩,據法雲之法華義記卷七載,佛爲接引下品菩薩而說四安樂行,使其于五濁惡世中,藉修行此四安樂行,而于弘揚法華經之誓願,不生退轉之心。然天臺大師智顗則認爲系佛爲圓教初發心之行者而說,使其能遠離濁亂、憂惱,而自行化他。至于忍力成就之諸大菩薩,則因其神通自在,深知權實之義,能隨順衆生之機緣以弘經度化,故不須特別示以修行之方軌。另叁論宗嘉祥大師吉藏則于其法華義疏卷十,主張四安樂行系爲小行之人而說,因其弘經之心常生退轉,故佛明示修四安樂行能常受快樂,以策勵之。

  另就四安樂行之行體而言,道生之法華經疏卷下,以四行之體依次爲心棲于理、身口無過、離嫉妒、慈悲;法雲以其爲智慧、說法、離過、慈悲心;智顗則以止、觀、慈悲叁者爲四行之通體;吉藏雖僅以正觀爲四行之通體,然因四行力用之不同,而有四種之別,即觀實相之義爲第一行,正觀離過爲第二、第叁行,正觀空寂(能拔苦與樂)爲第四行。

  此外,法華文句卷八下,以依事、附文、法門叁釋,詳解“安樂行”一詞逐字之義。[法華玄義卷四之下、法華玄論卷八、法華經玄贊卷九、法華文句記卷二十叁](參閱“安樂行”2407)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安樂行”的解釋

  (名數)法華經安樂行品所說之四種安樂行,安行法華之法也。(一)身安樂行。謂身當遠離十種之事:一豪勢,二神人邪法,叁凶險嬉戲,四旃陀羅,五二乘衆,六欲想,七五種不男之人,八危害之處,九譏嫌之事,十畜養年少之弟子沙彌小兒。身既遠離此十事,則得常好坐禅,修攝其心,故名身安樂行。(二)口安樂行。謂當遠離四種之語:一不樂說人及經典之過,二不輕慢他,叁不贊他,亦不毀他,四不生悲恨之心。口能如是,則得安樂修攝其心,故名口安樂行。(叁)意安樂行。意遠離四種之過:一嫉谄,二輕罵,叁以大行诃罵小行之人,四爭競。意遠離此四種,則得常好安樂,修養其心。故名意安樂行。(四)誓願安樂行。宜于此法華經向不聞不知不覺之衆生,起慈悲心,謂我欲得阿耨菩提,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使入是法中,發此誓願常好修攝自行,故名誓願安樂行。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安樂行”的解釋

  [出華嚴經疏]  此四安樂行者。乃清涼澄觀國師。依法華經安樂行品而立。謂涅槃之果。名爲安樂。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樂行。又住此四行。則身靜神定。外苦不幹。故名安樂行。(梵語涅槃。華言滅度。)一畢竟空行畢竟空行者。心境兩忘。空有雙會也。法華經雲。行處近處。謂以觀照理。如理而行。名爲行處。複觀一切法空。即近于理。名爲近處。以行處近處。終歸于空也。二身口無過行身口無過行者。謂身能遠離殺盜等過惡。口能遠離妄言绮語等過惡。法華經雲。若讀經時。不樂說人 - 明·一如等 撰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安樂行”的解釋

  [出法華文句]  謂身無危險故安。心無憂惱故樂。身安心樂。乃能進行。故名安樂行。一身安樂行謂身應當遠離十種之事。一遠離豪勢。二遠離邪人邪法。叁遠離凶險嬉戲。四遠離旃陀羅。五遠離二乘衆。妨修大乘之行故。六遠離欲想。七遠離不男之人。八遠離危害之處。九遠離譏嫌之事。十遠雖畜養。既遠離已。常好坐禅。修攝其心。是名身安樂行。(梵語旃陀羅。華言屠者。二乘者。聲聞。緣覺乘也。)二口安樂行謂口應遠離四種語。一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二不輕慢。謂不倚大乘而輕蔑小乘也。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四安樂行”的解釋

  法華文句雲四安樂行:謂身無危險故安,心無憂惱故樂,身安心樂,乃能進行,故名安樂行。
  一、身安樂行  謂身應當遠離十種之事。
  一、遠離豪執。
  二、遠離邪人邪法。
  叁、遠離凶險嬉戲。
  四、遠離旃陀羅。
  五、遠離二乘衆妨修大乘之行故。
  六、遠離欲想。
  七、遠離不男之人。
  八、遠離危害之處。
  九、遠離譏嫌之事。
  十、遠離畜養。
  既遠離已,常好坐禅,修攝其心,是名身安樂行。
  二、口安樂行  謂口應遠離四種語。
  一、不樂說人及經典過。
  二、不輕慢謂不倚大乘而輕蔑小乘也。
  叁、不贊他亦不毀他。
  四、不生怨嫌之心。
  善修如是安樂行故,是名口安樂行。
  叁、意安樂行  謂意應棄四種惡。
  一、不嫉谄。
  二、不輕罵謂不應以大行而呵罵小行之人也。
  叁、不惱亂。
  四、不爭競爲一切衆生平等說法。
  是名意安樂行。
  四、誓願安樂行  謂由衆生不聞不知不覺,于是起慈悲心,誓願爲說。故經雲:“我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隨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是名誓願安樂行。”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安樂行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