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曹洞二家各立四賓主之說,其義各異。(一)又作臨濟四賓主。乃唐代臨濟宗開祖義玄就賓(學人)與主(師家)之關系,立賓看主、主看賓、主看主、賓看賓等四句,以提示禅機。依此,師家令學人自覺邪正,趨向真正之道。至後世,有風穴延沼複立“賓中賓、賓中主、主中賓、主中主”爲四賓主。與前述之臨濟四賓主同義。(參閱“臨濟四賓主”6506)
(二)于曹洞宗,“主”爲正、體、理之意,“賓”爲偏、用、事之意。其說如下:(一) 主中賓,謂體中之用,即從本體之中引發出作用;譬如大臣奉帝王之命,出而行事。 (二)賓中主,謂用中之體,即寓存于各種作用中之本體;譬如帝王潛居于鬧市之中。(叁) 賓中賓,謂用中之用,即作用與本體相互乖離而不與本體相應;譬如化外之民、無主之客。又禅林中亦常用以指“頭上安頭”之情形,即無用、不必要之意,與“雪上加霜”同義。(四)主中主,謂體中之體,即法理中未牽涉作用,或未顯現爲作用之本體;譬如帝王深居于王宮之中,其權能雖存,然未發令以動員臣民之作爲。又禅林中亦用以指物我雙亡,人法俱泯之境界。[洞上古轍卷上]
(名數)臨濟曹洞二家各立四賓主,其義不同。臨濟之賓主爲師弟之別名:一主中主,有師家鼻孔者。二賓中主,有學人鼻孔者。叁主中賓,無師家鼻孔者。四賓中賓,無學人鼻孔者。曹洞之賓主爲體用之異名。一主中賓,體中之用也。二賓中主,用中之體也。叁賓中賓,用中之用,于頭上安頭也。四主中主,體中之體,物我雙亡,人法俱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