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增一阿含經序品、大乘義章卷十一末等所說之慈(梵maitri^ )、悲(梵karun!a^ )、喜(梵mudita^ )、舍(梵upeks!a^ )四無量心。蓋從心而言,平等緣于一切,故稱四等、四等心。若從所緣之境而言,其所緣之衆生無量,故稱四無量。(參閱“四無量”1777)
(二)指字、語、法、身之四等,能顯示諸佛之道等同。據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叁載,即:(一)字等,謂叁世諸佛均稱爲佛。(二)語等,謂叁世諸佛均以六十四種梵音演說。(叁) 法等,謂叁世諸佛均得叁十七品菩提分法。(四)身等,謂叁世諸佛均有法、報、化叁身。
(叁)指諸法、發心、道、慈悲之四等,能顯示諸法體之平等。據往生論注卷上所舉,即:(一)諸法等,謂諸法本來真如平等。(二)發心等,謂所依之理其性平等,故能發之心亦平等。(叁)道等,謂發心平等,故所行之道亦平等。(四)慈悲等,謂所行之道平等,故所垂之慈悲亦平等。
(術語)慈(Maitr&imacron;)悲(Karu&ndotblw;&amacron;)喜(Mudit&amacron;)舍(Upek&sdotblw;&amacron;)之四無量心也。從所緣之境,而謂爲無量,從能起之心,而謂爲等。以于平等起此心故也。增一阿含經序品曰:“迦葉端思行四等。”大乘義章十一末曰:“經中名此以爲無量,亦雲四等。緣于無量諸衆生起,故名無量。等緣一切,故複名等。”大部補注六曰:“四等,慈悲喜舍名四無量。華嚴經中亦名四等,四等從心,無量從境。”增一阿含經二十一曰:“有四等心,雲何爲四?慈悲喜護。”[囗@又]一字等,叁世諸佛,等稱爲佛也。二語等,叁世諸佛,等以六十四種之梵音演說也。叁法等,叁世佛,等得叁十七之菩提分法也。四身等,叁世諸佛,等有法報化之叁身也。以此四等而顯佛佛道同也。楞伽經叁曰:“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于大衆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佛。雲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是名四等。”[囗@又]一諸法等,諸法本來真如平等也。二發心等,所依之理性平等,故能發之心亦平等也。叁道等,發心平等,故所行之道亦平等也。四慈悲等,所行之道平等,故所等之道所垂之慈悲亦平等也。往生論注上曰:“平等是諸法體性,以諸法平等故發心等,發心等故道等,道等故大慈悲等。”
[出楞伽經] 四等者。謂諸佛如來。名字言語。現身說法。平等不二。以顯佛佛道同也。一字等字即名字也。經雲。若字稱我爲佛。彼字亦稱一切諸佛。以我與彼字無差別。是名字等。(我者。釋迦如來自謂也。彼者。指一切諸佛也。謂諸佛皆稱理立名。理性平等。故同名佛也。)二語等語即言語也。經雲。謂我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無增無減。無有差別。與諸佛同一音故。是名語等。(六十四種梵音者。一流澤。二柔軟。叁悅意。四可樂。五清淨。六離垢。七明亮。八甘美。九樂聞。十無劣。 - 明·一如等 撰
四平等心,亦即慈悲喜舍之四無量心。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