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吠陀?四吠陀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吠陀”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吠陀”的解釋

  梵語catur-veda。又作四韋陀、四圍陀。爲古印度傳統之正統思想,亦爲婆羅門教之根本聖典。吠陀,又作皮陀、韋陀、薜陀、毗陀論經,意譯作智論、明論、無對。吠陀與古印度祭祀儀式具有密切不可分之關系。以職掌之不同,分吠陀爲四種,即:(一)招請諸神降臨祭場並贊唱諸神之威德者,屬作燒施(梵hotr!  )祭官之“梨俱吠陀”(梵R!g  -veda  ),又作黎俱吠陀。(二)祭祀時配合一定旋律而歌唱者,屬詠唱(梵udga^tr!  )祭官之“沙摩吠陀”(梵Sa^ma  -veda  ),又作娑摩吠陀。(叁)唱誦祭詞,擔當祭儀、齋供等祭式實務者,屬供犧(梵adhvaryu  )祭官之“夜柔吠陀”(梵Yajur  -veda  ),又作夜殊吠陀。(四)于祭儀之始,具足息災、增益本領,並總兼全盤祭式者,屬總監祭式(梵brahman  )祭官之“阿闼婆吠陀”(梵Atharva  -veda  ),又作阿達婆吠陀。前叁者又稱叁吠陀,或叁明(梵trayi  -vidya^  )。

  四吠陀之中,梨俱吠陀編纂最早,故其內含有古印度文化之開發者雅利安人尚未南進印度之時代所成之贊歌。梨俱吠陀之後,爲夜柔、娑摩二部之編成,而阿闼婆吠陀之成書時代則與以上叁部吠陀遙隔甚久。故摩奴法典中僅舉出叁吠陀之名,據該書第一章第二十叁節記載,謂創造神從火而得梨俱吠陀,從虛空而得夜柔吠陀,從太陽而得娑摩吠陀。此外,若詳加考察四吠陀之內容,由阿闼婆吠陀所異于叁吠陀之獨特組織結構觀之,亦可判定其成書年代必然相隔甚遙。



  四部吠陀大致可區別爲贊誦(梵sam!hita^  )與實際儀式作法(梵bra^hmana  )兩大部分,前者多用以供養或歌頌火焰、太陽、大氣、虛空、風等神格化之自然現象,內容系有關祈求健康、財富、長壽、家畜、子孫、勝利、滅罪等之祈禱文。以此類贊誦多屬對神德之贊歎,且多由感念沐浴神之恩寵而自然湧現的祈願之詞,故又稱贊歌(梵mantra  )。作法方面則揭示祭典典例、供犧之由來、贊歌之用法等有關儀式作法之解說。

  蓋四部吠陀向來皆被視爲天啓(梵s/ruti  )文學,婆羅門教徒以之爲神之啓示,而非出自于人類之思惟創作,編纂者僅爲神意傳述至人間之導體而已,故吠陀于婆羅門教傳統中,一向具有絕對之權威性與恒久性。由是,四吠陀自古僅可由婆羅門以口誦代代相傳,而嚴禁形之于筆墨紙張;且于印度社會四種姓之中,僅准許前叁階級諷誦,而絕對禁止最下種姓(即奴隸階級)之首陀羅學習。

  此四吠陀並非首尾一貫之四部作品;廣義之吠陀計包括下列四部分:(一)集錄贊歌、咒句,與祭詞之本集(梵Sam!hita^  )。(二)詳說由來、意義、用法等散文部分之梵書(梵Bra^hman!a  )。(叁)彙集森林中讀誦傳授極秘密之秘法、秘義之森林書(梵A^ran!yaka  )。  (四)主張宇宙萬象之根源以“梵(梵Brahman  )、我(梵a^tman  )一如”爲根本原理,此即吠陀時期哲學思想最高潮之哲學名著奧義書(梵Upanis!ad  ),或稱吠檀多(梵Veda^nta  ,意即吠陀之終極)。

  于四吠陀中,沙摩吠陀包含歌詞集(梵a^rcika  )與歌曲集(梵ga^na  )。前者之歌詞多半爲梨俱吠陀之重覆,缺乏獨立價值。後者爲伴同樂譜之歌曲集,含有抑揚、旋律、歌詠等母音變化之輻辏。夜柔吠陀則爲規定從准備祭式起,至終了爲止等實際行法之儀軌,分黑夜柔、白夜柔兩種。前者咒文與解說不分,即合糅本文與梵書而成;後者咒文與解說分開,文句較短,雖乏文學價值

,然卻爲了解印度社會狀態之重要資料。[六波羅蜜經卷十、摩登伽經卷上、大唐西域記卷二、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翻譯名義集卷五、大明叁藏法數卷十七](參閱“吠陀”2820)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吠陀”的解釋

  梨俱吠陀、沙磨吠陀、夜柔吠陀、阿阇婆吠陀。梨俱吠陀是宗教的贊歌,沙磨吠陀是祭祀儀式的頌文,夜柔吠陀是祭祀儀式的歌詞,阿阇婆吠陀是俗世相傳的咒術。吠陀是明智的意思。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吠陀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