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指眼睛所見或經由推想而對某種事物産生之見解。四見,即四種見解,經論中有諸種分類:(一)對所緣之境生起四種不同之見解。如以水爲所緣之境,由于天、人、餓鬼、畜生等果報不同,而有視水如琉璃、膿血、舍宅等分別。(參閱“一境四心”75)
(二)針對諸種外道之分類,以“四句分別”判別之,稱爲外道四見、外道四執。即外道妄計一切法爲一、爲異、亦一亦異、非一非異等四執;或妄計邪因邪果、無因有果、有因無果、無因無果等四執;或計世間常、世間無常、世間亦常亦無常、世間亦非常亦非無常等四執。(參閱“外道四執”1873)
(叁)叁論宗認爲外道、毗昙、成實、大乘等四宗,皆執著于有所得之見;亦即認爲叁論宗以外之諸宗,悉爲未盡理之權教。(參閱“四宗”1706)
(名數)有種種之四見。見見條。
(名數)一、異、常、非常等之義總有四句,一切之妄計,必墮于其一,名爲四見。智度論七曰:“複有四種見,世間常,世間無常,世間亦常亦無常,世間亦非常亦非無常。我及世間有邊無邊亦如是。”又華嚴經疏叁,謂外道之所見,不出四見:一、計一,數論師,計因中有果,以因果不異之故名爲計一。二、計異,勝論師,計因中無果,以因果不同之故名爲計異。叁、計亦一亦異,勒裟婆論師計因中有果,亦計因中無果,以有無雙計故名爲亦一亦異。四、計非一非異,尼犍子,計因果,亦非是一亦非是異,故名非一非異。[囗@又]凡夫常樂我淨之四顛倒稱爲四見。
四見有叁種,單四見,複四見,具足四見也。
一、單四見。
一、執有。
二、執無。
叁、亦有亦無。
四、非有非無。
二、複四見。
一、有有有無。
二、無有無無。
叁、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
叁、具足四見。
一、有有有無,有亦有亦無,有非有非無。
二、無有無無,無亦有亦無,無非有非無。
叁、亦有亦無,有亦有亦無,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四、非有非無,有非有非無,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非有非無。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