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劫?四劫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劫”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劫”的解釋

  于佛教之宇宙觀中,一個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又轉變爲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其過程可分爲成、住、壞、空四時期,稱爲四劫。據俱舍論卷十二、瑜伽師地論卷二、立世阿毗昙論卷九等載,即:(一)成劫(梵vivarta  -kalpa  ),爲器世間(山河、大地、草木等)與衆生世間(一切有情衆生)成立之時期。即由有情之業增上力,于空間生起微細之風,次第生成風輪、水輪、金輪,漸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間,其時,諸有情漸次下生,最終之時一切有情生于無間地獄。(二)住劫(梵vivarta  -stha^yin-kalpa  ),又稱續成劫。爲器世間與衆生世間安穩、持續之時期。此一時期,世界已成,人壽由無量歲漸次遞減,至人壽十歲,稱爲住劫中之第一中劫,此後之十八中劫亦皆一增一減,人壽從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複由八萬四千歲減至十歲。最後一中劫(第二十中劫)爲增劫,即由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又據立世阿毗昙論載,諸佛之出現,多在減劫之時,其時人壽由八萬四千歲減至百歲之間。(叁)壞劫(梵sam!varta  -kalpa  ),火、水、風叁災毀壞世界之時期。衆生世間首先破壞,稱爲趣壞(梵gati  -sam!vartani^  )、有情壞(梵sattva  -sam!vartani^  );其後,器世間亦隨而破壞,稱爲界壞(梵dha^tu  -sam!vartani^  )、外器壞(梵bha^jana-sam!vartani^  )。即于此劫之初,地獄之有情命終之後,不複更生,其後,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之衆生亦漸次壞滅;有情破壞後,世界出現七個日輪,故起火災,色界初禅天以下皆成灰燼,次起水災,第二禅天以下漂蕩殆盡,最後起風災,第叁禅天以下全部吹落。(四)空劫(梵sam!varta  -stha^yin-kalpa  ),世界已壞滅,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禅天尚存,其他則全入于長期之空虛中。此成、住、壞、空四劫之期間,各有二十中劫,總合爲八十中劫,稱爲一大劫。

  此外,四劫亦有壞劫、成劫、中劫、大劫等四種說法。另于壞劫中,有燒毀世界之火,稱劫火。仁王般若經卷下有(大八·八四○中)“劫火洞然,大千俱壞”之語。[長阿含經卷二十一“叁災品”、起世經卷九、大毗婆沙論卷一叁叁、卷一叁四、卷一叁五、順正理論卷叁十一、法苑珠林卷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劫”的解釋

  (名數)有二種。詳見四字部四劫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劫”的解釋

  (名數)有二種:第一、一成劫,有二十增減,初一增減之間,由初禅天下至地獄界次第成立,後十九增減,自光音天(新曰極光淨天)有情次第降生,最後無間地獄生有情一人,即爲器世間有情世間之成立,謂之成劫。二住劫,二種世間安穩存住之時也。其間亦經二十劫。叁壞劫,亦有二十增減。其中前十九增減,自初禅天至地獄之有情,各隨其業因或出于二禅以上,或移于他界,至不留一人,謂之有情世間壞。其後一增減,發大火災,蕩盡初禅以下。謂之壞劫。四空劫,即壞了後,虛空無一物也,故曰空劫。亦有二十增減。依之四劫合成八十增減。增減者,于住劫所立之數量也。人壽八萬四千歲每百年減一歲,至人壽十歲爲一減,又自十歲,每百年增一歲,至八萬四千歲爲一增。此一增或一減,爲一小劫。二十增減即二十小劫也,此爲一成劫之量。余叁劫之時量,與此等。第二、一壞劫,二成劫,叁中劫,四大劫。見俱舍論十二。梵Kalpa。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劫”的解釋

  [出佛祖統紀]  劫。梵語具雲劫波。華言分別時節。謂人壽八萬四千歲時。曆過百年。則壽減一歲。如是減至人壽十歲則止。複過百年則增一歲。如是增至八萬四千歲。此一增一減。名爲一小劫。如是二十增減。名爲一中劫。總成住壞空四中劫。名爲一大劫。一成劫成劫者。謂世界初成立也。有二十小劫。第一小劫因過去劫壞空之後。第二禅光音天。空中布金色雲。注大注雨積風輪上。結爲水輪。有大風起。吹水生流。而成須彌等山。時一切有情。皆集光音天中。天衆既多。居處近窄。基金福減者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劫”的解釋

  1.成劫、住劫、壞劫、空劫。2.壞劫、成劫、中劫、大劫。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劫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