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促使衆生發菩提心之四種力,即自力、他力、因力與方便力。(一)菩薩及一切世間之人,不假他人之教誡,自能以精進勇猛之力發菩提心,稱爲自力。(二)若由他人之教誡,或受他人之感動而發菩提心,稱爲他力。(叁)若由前世修習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見佛及菩薩歎說無上佛道,而發菩提心,稱爲因力。(四)若于現世親近善知識,聞其善巧方便之說法而發心,稱爲方便力。又其中因力即自力,方便力即他力,但就人與法而分之。[菩薩地持經卷一、瑜伽師地論卷叁十五]
(名數)一自力。世間之人,宿世有善根,不依他人之教誡,自能以精進勇猛之力發菩提心,名爲自力。二他力。世間之人,或由他人之教誡,或依他人之感動,遂發菩提心,名爲他力。叁因力。世間之人,前世修習大乘之法,依其因力今生見佛及菩薩,而發菩提心,名爲因力。四方便力。世間之人,于現世親近善友智識,聞其善巧方便之說法而發心,名爲方便力。見地持經一。其中因力即自力,方便力即他力,但就人與法而分之。
[出地持經] 一自力謂世間之人。宿有善種。不假他人教誡。而自能以精進勇猛之力發菩提心。是名自力。(梵語菩提。華言道。)二他力謂世間之人。或因他人教誡。或因他事感動。遂發菩提之心。則是藉他之力。是名他力。叁因力謂世間之人。先世修習大乘之法。今因見佛及諸菩薩。歎說無上佛道。遂發菩提之心。是名因力。四方便力謂世間之人。于現世中親近善友知識。聞其善巧方便說法。遂發菩提之心。是名方便力。 - 明·一如等 撰
自力、他力、因力、方便力。 - 陳義孝編
瑜伽九十八卷十一頁雲:複次由自利行及利他行爲增上故,當知建立有四種力:一、覺慧力,二、精進力,叁、無罪力,四、攝受力。能往現法涅盤,名爲自義。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義。當知此中依第一自義,建立覺慧、精進二力。由是二力,能有方便發起正勤。依第二自義,立無罪力。由此叁力,一切自義皆得究竟。樂利他者,他義有余。由此增上,立攝受力。當知攝事如菩薩地已辯其相。
二解 集異門論七卷二頁雲:四力者:一、信力,二、精進力,叁、定力,四、慧力。信力雲何?答:依諸如來應正等覺所殖淨信,是有根生,安立堅固。一切沙門及婆羅門諸天魔梵,若余世間,皆無有能如法牽奪,是名信力。精進力雲何?答:爲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爲令未生惡不善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爲令未生善法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爲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修滿倍增廣大智作證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名精進力。定力雲何?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乃至入第四靜慮具足住,是名定力。慧力雲何?答:如實了知是苦聖谛,如實了知是苦集聖谛,如實了知是苦滅聖谛,如實了知是趣苦滅道聖谛,是名慧力。問:何故名力?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能斷、能碎、能破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故名爲力。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