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種果?五種果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種果”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種果”的解釋

  梵語pan~ca  phala^ni。又作五果。(一)六因所生及道力所證之有爲無爲之果有五種之別。指:(一)等流果(梵nis!yanda  -phala  ),謂衆生由修不善之故,而樂住于不善,則不善之業轉多,反之亦然;如此則果隨業轉,業與果同,業果相似,故稱等流果。此果系由六因中之同類、遍行二因所得。(二)異熟果(梵vipa^ka  -phala  ),謂衆生以現世惡業招來世叁惡之苦,以現世善業招來世人天之樂果;以其異世而成熟,故稱異熟果。此果系由六因中之異熟因所得。(叁)離系果(梵visam!yoga  -phala  ),即無爲果。依涅槃之道力而證之者,遠離一切煩惱系縛。此法常住,非自六因而生,唯以道力而證顯。(四)士用果(梵purus!aka^ra  -phala  ),士用,謂士夫所用,即造作之力用。謂于世間諸法,隨依一種而起士夫之用,如農夫因稼而苗稼成熟,商人因貨而獲利;以其依于造作之力用而得,故稱士用果。此果系由六因中之俱有、相應二因所得。(五)增上果(梵adhipati  -phala  ),謂眼、耳、鼻、舌、身、意諸根識,由和合照境而成諸事,故六根各有增上勝力;如眼根雖有見性,但若無眼識之緣境,則無照用之力,故稱增上果。此果系由六因中之能作因所得。[菩薩地持經卷叁、顯揚聖教論卷十八、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一、雜阿毗昙心論卷叁、俱舍論卷六、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五]

  (二)指二乘證果之五種分別。即: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獨覺果。[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一、華嚴五教章卷下四、叁論名教鈔卷一](參閱“五果回心”1114)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種果”的解釋

  (名數)異熟等之五果。見五果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五種果”的解釋

  [出顯揚聖教論]  一異熟果謂諸衆生。現世作不善業。則招來世惡趣之果。若作有漏善業。則招來世善趣之蛤。以其異世成熟。是名異熟果。(不善業者。殺盜淫妄也。惡趣者。修羅。餓鬼。畜生。地獄也。有漏善業者。漏即叁界之惑。雖修人天之善。未能斷惑故也。善趣者。人天二道也。)二等流果等即同等。流即流類。謂諸衆生由修不善故。樂住不善。則不善之業轉多。若修善法。故。樂住善法。則善法增長。果隨業轉。業與果同。業果相似。是名等流果。叁離系果離系果離系者。遠離系縛也。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種果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