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鄞縣西南方,天臺山北方山麓一帶,總稱爲四明山,介于慈溪、鄞、奉化、新昌、嵊、四明、上虞、余姚等諸縣交界處。峰回數
百裏,凡二百八十余峰,其中,芙蓉五峰之頂有四穴,于天氣澄霁之時望之,宛若牖戶中的日月之光,遂稱四明。自古爲我國佛教勝地之一,以杖
錫山之杖錫寺、雪窦山之資聖寺、天童山之景德寺、阿育王山之阿育王寺等爲著名。
十世紀末,天臺宗之義寂自阿育王寺移住甯波府(鄞縣)寶雲寺,弟子知禮受其教而創立延慶寺,並以之爲天臺教學之根據地,久之,乃與慶昭、智圓等發生爭論,自稱爲山家派,世稱爲四明派。此後,我國之天臺宗即以四明派爲主流。[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一、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宋高僧傳卷十一、佛祖統紀卷八、卷十一至卷二十二、古今圖書集成山川典第一○九]
(地名)在浙江甯波。指要鈔詳解一曰:“四明乃慶元府南面山名,有峰最高。四六在上,每澄霁望之如戶牖,相傳謂之石窗。謂四畔通日月星辰之光故雲四明。”大明一統志曰:“浙江甯波四明山,在府城西南一百五十裏,周回八百裏,跨紹興臺州之境。二百八十峰,其巅五峰絕高,形如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