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身?四身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身”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身”的解釋

  系佛身之四種分類。諸經論中于其名稱、種別等各有說法。(一)據大乘義章卷十九載,即:(一)法身,爲真如法性之理體,真智所證見之佛體。(二)報身,爲酬報因行而具備之無量功德莊嚴身。(叁)應身,如釋尊出現于王宮之應機示現之身。(四)化身,由應身佛一時變現之佛身,或與前者皆爲應身,變現人、天、鬼、畜等非佛身而隨衆度化。[摩诃止觀(會本)卷八之二]

  (二)指應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應化佛系由應、化二身合稱而來。功德佛、智慧佛二者皆爲報身佛,惟由其福德而言,稱爲功德佛;由其智德而言,稱爲智慧佛。如如佛則指真如之理體,與法身佛相當。此說出自大乘義章卷十九、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本。此外,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一所列舉之化佛、報生佛、如如佛、智慧佛,與上述之說相當,稱爲四佛。

  (叁)據合部金光明經卷一、大乘義章卷十九等載,即:(一)化身非應身,指如來爲度衆生,隨類變現龍、鬼等形,而不示現佛身,稱爲化身非應身。又佛涅槃後,依願力遺身以益物,此亦爲化身而非應身。(二)應身非化身,指地前菩薩所見之佛身,乃後叁昧法門之中所現,非人天六道所攝。(叁)化身亦應身,指諸菩薩所見之佛身。蓋彼見如來相好之形,遂隨其道而成佛,故稱應身;佛在人中,其度生之相與人類同,故稱化身。(四)非化身非應身,指佛之真身;亦即佛叁身中之法、報二身。

  (四)指自性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變化身。此說出自佛地經論卷七,系由攝大乘論卷上所列舉之叁身中,分“受用身”爲自受用、他受用二者。此外,成唯識論卷十亦解說四身之相,並舉出四身配于真如及四智五法等二說。

  (五)據佛地經論卷七載,即:受用非變化身、變化非受用身、亦受用亦變化身、非受用非變化身。又依次與自受用身、變化身、他受用身、自性身相當。

  (六)據金剛頂分別聖位經載,即: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又作四種法身。此即大日如來法身之四種分類,爲密教所立之佛身說。于日僧空海之護摩口決中,以此四身攝曼荼羅界會之諸尊,即毗盧遮那佛爲自性身所攝,四方佛、金剛蓮花等菩薩、外金剛部等,則依次爲受用身、變化身、等流身所攝。[真言名目、真言淨菩提心私記](參閱“四種法身”1808)

  此外,大乘義章卷十九亦舉出真身佛、應身佛、化身佛、化身非佛之四身,及法身、報身、法應身、報應身之四身。入楞伽經卷二則舉出法佛、報佛、應化佛、所作應佛等四佛之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二、大乘莊嚴經論卷叁、菩提心論、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大乘法相宗名目卷一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身”的解釋

  (名數)有叁種: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自性、自受用、他受用、變化之四身。法身、報身、應身、化身之四身之叁種是也。見四身條。又有四種法身。見法身條附錄。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身”的解釋

  (名數)有叁種:(一)楞伽經所說。一化佛,二功德佛,叁智慧佛,四如如佛。其中第一之化佛即化身,第二之功德佛與第叁之智慧佛,是報身,報身佛之功德雖多,而要在智與德,故分之爲二,第四之如如佛即法身也。(二)唯識論所說。一自性身,二他受用身,叁自受用身,四變化身。自性身即法身,他受用自受用即報身,變化身即化身也。見唯識論十。(叁)臺家所立。一法身,二報身,叁應身,四化身。應身與化身之別,謂八相成道之佛爲應身,一時化現之佛爲化身。更有密教之四種法身。見法身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身”的解釋

  [出成唯識論]  一自性身自性身著。即法身也。謂諸如來真淨法界。湛然常寂。具足無邊真實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也。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報身也。謂諸如來內智湛然。照真法界。盡未來際。常自受用廣大法樂也。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爲他機所感而現此身。即他報身也。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爲十地菩薩現大神通。轉正法輪。令他受用大乘法樂也。(十地者。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也。)四變化身變化身者。謂無而忽有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身”的解釋

  1.化佛、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其中化佛即化身,功德佛與智慧佛即報身,如如佛即法身。2.自性身、他受用身、自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即法身,他受用身與自受用身即報身,變化身即化身。3.法身、報身、應身、化身。本來應身即是化身,化身即是應身,這裏把它們分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四身”的解釋

  四身有叁種:
  一、化身功德佛智慧佛如如佛之四身
  二、自性自受用他受用變化之四身
  叁、法身報身應身化身之四身。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身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