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無記?四無記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無記”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無記”的解釋

  無記,爲善性、惡性、無記性等叁性之一;叁性,系對諸法道德性質之分類;無記,則系非善非惡之性質。(一)爲無覆無記心之四種分類。此說通于大小乘。據雜阿毗昙心論卷十、俱舍論卷七等載,就善、不善,乃至學、無學心等十二心中,于欲界之無覆無記心,開立下列四種:(一)異熟生心(梵vipa^ka  -ja  ),又作異熟無記、報生心,指業力所感的異熟生之心,亦即對十二處任運而緣之心。(二)威儀路心(梵airya^pathaka  ),又作威儀無記、威儀心,謂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諸威儀動作,皆爲此心所緣。(叁)工巧處心(梵s/ailpastha^nika  ),又作工巧無記、工巧心,謂依身語之工巧所造作之圖畫、歌詠等,皆爲此心所緣。(四)能變化心(梵nairma^n!ika  ),又作能變無記、變化心,謂能于定中變化宮殿等之心。變化心又稱通果心,然二者有寬狹之異,據俱舍論光記卷七載,若言變化心則義狹,若言通果心則義寬。

  異熟生心以十二處爲所緣,其余叁心,以色、香、味、觸四塵爲所緣。然工巧及通果二心,有時亦緣聲。威儀、工巧、通果叁心,僅爲意識。若就加行而言,工巧心通于眼、耳等前五識,威儀心則通于耳識以外之其余四識。若就後起而言,則威儀心及工巧心所引之意識,以十二處爲所緣。又威儀及工巧二心,雖亦通于有覆無記心,然異熟生與通果二心則僅屬無覆無記心。蓋于欲界方具四無記心;色界以能變化之心強勝,故無工巧處心;無色界僅具異熟生心,以無行、住等事,且無攝受叁摩地之支,故無其余叁心。然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九,則認爲欲界之變化心,僅屬色界心之影像。

  此外,威儀路心之加行心,稱爲威儀路加行心;正發威儀之心,稱爲起威儀路心、發威儀路心;緣威儀之心,稱爲緣威儀路心;威儀路心所引之心,稱爲似威儀路心。工巧處心亦如上述。又異熟生心爲生而具有者,故其性羸劣,不能發身語業,威儀、工巧二心僅于自類作加行,無法于無間生起加行善等。[攝大乘論釋卷叁(無性)、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六、顯揚聖教論卷十八、俱舍論卷叁、佛地經論卷七、成唯識論卷七、成唯識論了義燈卷六上](參閱“無記”5107)

  (二)系法相宗對色、心等五位法中之無記所作之四種分類。成唯識論卷叁末舉出四種無記,即:(一)能變無記,指無記之心、心所法。(二)所變無記,又作所緣無記。指無記之色法及種子。(叁)分位無記,指名、句、文等無記性之不相應法。(四)勝義無記,指虛空及非擇滅,即揀別真如、擇滅等之含攝勝義善。

  又成唯識論述記卷叁末,舉出叁無記之說,即:(一)相應無記,與上述之能變無記同。(二)不相應無記,指所變、分位二無記。(叁)真實無記,與勝義無記同。[成唯識論演秘卷叁末、大乘法相宗名目卷四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無記”的解釋

  (名數)就無覆無記之一而更分別爲四種:一異熟無記,依一切前世業因而感之身心果報也,異熟爲果報之異名。二威儀無記,起行住坐臥取舍屈伸等威儀時之心無記者。叁工巧無記,作圖畫雕刻等種種工巧時之心無記者。四變化無記,以通力作種種變化時之心無記者。其中威儀工巧之二者,雖亦通于善惡二性及有覆無記,而今只取無覆無記之一邊耳。見百法問答鈔叁。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無記”的解釋

  [出宗鏡錄]  謂不能記別當來之果。又于善惡法中無所記別。故名無記。一能變無記謂第八識心王。是無記性。與心所五法相俱。則能變現色等一切境界而無所分別。故名能變無記。(五法者。一作意。二觸。叁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識心所法也。)二所變無記謂根身種子器世間叁類之境。皆由本識之所變現。以此叁境。無分別性。故名所變無記。叁分位無記謂于不相應行中。假無記法立諸分位。由此諸法。不屬善惡。不與心相應。不與色相應。無所記別。故名分位無記。四勝義無 - 明·一如等 撰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四無記”的解釋

無記,爲善性、惡性、無記性等叁性之一,此又稱善、不善、非善非不善就是無記。唯識宗對色、心等五位法中之無記分爲四種,如《成唯識論》卷叁所載,一、能變無記,指無記之心、心所法。二、所變無記,又作所緣無記。指無記之色法及種子。叁、分位無記,指名、句、文等無記性之不相應法。四、勝義無記,指虛空及非擇滅,即揀別真如、擇滅等之含攝勝義善。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無記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