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dharma^nusa^rin。十八有學之一,二十七賢聖之一。爲“隨信行”之對稱。又作法行。于俱舍宗,指聲聞乘“見道”之利根聖者,能自以智力依法修行而趨于聖道。即于見道之階段中,利根者能自披閱經典,善作抉擇思惟,于法能作思惟,而如理修行。于成實宗,指見道以前之人,居于暖、頂、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雜阿含經卷叁十叁、中阿含卷叁十福田經、俱舍論卷二十叁、成實論卷一分別賢聖品](參閱“十八有學”351、“隨信行”6349)
(術語)聲聞乘見道之聖者而爲利根者。對于隨信行之鈍根而言。自思惟法而成行之人也。見隨信行條。
瑜伽八十四卷四頁雲:隨法行者:于因轉時法隨法行。由聞他音,內正如理,而思惟故。又雲:隨法行者:法隨法行。
二解 顯揚叁卷十頁雲:二、隨法行。謂如有一,性是利根;純熟相續;自昔已來,恒擇法行。由此因緣,今于諸谛,隨擇法行,趣向谛觀。
叁解 法蘊足論二卷十叁頁雲:隨法行者:謂八支聖道,名爲隨法。佛弟子衆,于中隨順遊曆涉行,名隨法行。
四解 大毗婆沙論五十四卷六頁雲:問:何故名隨法行?答:由彼依法,隨法行故;名隨法行,謂依有漏法,隨無漏法行;依有縛法,隨解脫法行;依有系法,隨離系法行。由慧爲先,得入聖道。如是種類補瑜伽羅,從本以來,性多慧故;若聞他勸汝應務農以自存活;彼便思察我爲應作,爲不應作,我爲能作,爲不能作,爲有宜便,爲無宜便;審思察已,然後作之。余廣如前隨信行說。彼漸次修聖道加行,展轉引起世第一法,無間引生苦法智忍。從此見道十五剎那,名隨法行。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