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昙無谶?昙無谶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昙無谶”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昙無谶”的解釋

(385~433)梵名Dhar=ma  -raks!a  。北涼譯經僧。又作昙無忏、昙牟谶、昙無羅谶、昙摩谶、昙谟忏、昙羅無谶。意譯法豐。中印度人,婆羅門種出身。初習小乘教法,兼習五明,講說精辯,應答善巧。後遇白頭禅師,得樹皮之大般涅槃經,自感慚愧,改而專學大乘。年二十,能誦大小乘經二百余萬言。師又善咒術,爲王所重,時人稱爲“大咒師”。後攜大般涅槃經前分五品、菩薩戒經、菩薩戒本等入罽賓,又至龜茲,然此二地多學小乘,遂東經鄯善至敦煌。

  北涼玄始元年(412),河西王沮渠蒙遜迎師入姑臧,待之甚厚,師于此學習漢語叁年,遂著手翻譯涅槃經之前分,當時由慧嵩、道朗等擔任“筆受”之職。後因涅槃經之品數不足,師遂赴于阗,尋得涅槃經之余品,還姑臧後陸續譯之,凡叁十六卷(今存者凡四十卷)。其間並應慧嵩、道朗之請,先後譯出方等大集經二十九卷、金光明經四卷、悲華經十卷、菩薩地持經八卷、菩薩戒本一卷等,凡六十余萬言。時北魏太武帝聞師長于方術,遣使迎請,蒙遜恐師之多術爲魏所用,遂于師西歸欲更求涅槃經後分(後由唐代若那跋陀羅所譯出,共二卷)途中,派遣刺客害之。世壽四十九。其所譯之涅槃經,世稱北本涅槃經,南方則有慧嚴等依法顯所譯六卷泥洹經而再治之叁十六卷大般涅槃經,稱南本涅槃經,由此遂導致涅槃學派之興起。

  有關其所譯之經典,諸經錄所記各不相同,出叁藏記集謂其譯經十一部,一一七卷;大唐內典錄則作二十四部,一五一卷。又據華嚴經疏卷一載,師依涅槃經而立半滿二教,以聲聞藏爲半字教,菩薩藏爲滿字教。[北本大般涅槃經序、大般涅槃經玄義卷下、出叁藏記集卷二、卷八、卷九、卷十四、梁高僧傳卷二、卷叁、曆代叁寶紀卷叁、大唐內典錄卷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昙無谶”的解釋

  (人名)Dharmarak&sdotblw;a,比丘名。又作昙摩谶,昙摩羅忏,昙谟谶。譯曰法豐。高僧傳二曰:“昙無谶,或雲昙摩忏,或雲昙無忏,蓋取梵音不同也。”曆代叁寶記八曰:“涼言法豐。”法華傳一曰:“昙摩羅忏,此雲法豐。中印度人,婆羅門種,亦稱伊波勒菩薩。”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昙無谶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