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kuma^ra,巴利語同。音譯作鸠摩羅。或梵語kuma^raka,音譯鸠摩羅伽。(一)四歲或八歲以上,未滿二十歲,且尚未剃發得度之男子,稱爲童子、童兒、童真;女子則稱童女。[舊華嚴經卷四十五入法界品、大智度論卷二十九、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叁受戒軌則條]
(二)指菩薩。菩薩爲如來之王子,因其如世間童子之無淫欲念,故稱爲童子。
(叁)隨侍佛、菩薩、諸天者,亦稱爲童子。如隨侍文殊菩薩者爲請召、計設尼、救護慧、烏波計設尼、光網、地慧幢、無垢光、不思議慧等八大童子。又不動明王亦有八大童子隨侍。
(四)日本古來于諸種法會、庭儀之際,必有隨伴之幼童,隨時受使喚,稱爲童子。
(術語)Kum&amacron;ra,梵語究摩羅,鸠摩羅迦。爲八歲以上未冠者之總稱。西國希出家而寄侍于比丘所者,稱曰童子,又經中稱菩薩爲童子,以菩薩是如來之王子故也。又取無淫欲念,如世童子之意。寄歸傳叁曰:“凡諸白衣,詣苾刍所,若專誦佛典。情希落發,畢願缁衣,號爲童子。或求外典無心出離名曰學生。”玄應音義五曰:“究摩啰者,是彼土八歲未冠者童子總名。”釋氏要覽上曰:“經中呼文殊善財寶積月光等諸大菩薩爲童子者,即非稚齒。如智論雲:如文殊師利十力四無畏等悉具佛事。故往鸠摩羅迦地。又雲:若菩薩從初發心斷淫欲,乃至菩薩是名童子。”
經中常稱菩薩爲童子,一因菩薩是法王之真子,二因無淫欲之念猶如世間之童子,並非指年幼爲童子。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