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虛妄分別之心。即雜染虛假,生滅轉變之心。即指能生起善惡業之妄識。大乘起信論所舉之四種薰習中,即有“妄心薰習”之說。由妄心而生之境界,稱爲妄境界;蓋諸法之本體,本來無自性而不可得,然因妄緣之故,以爲實有,故妄境界又稱妄法、妄境、妄有。又由虛妄之因緣所現之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乃凡夫有情之煩惱執著,稱爲妄塵。此外,以妄心分別計度事物,稱爲妄計。[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下]
(術語)妄分別之心也。菩提心論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起信論曰:“一切衆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楞嚴經十曰:“皆是衆生妄心計度。”
1.胡思亂想的心。2.不清淨和不真實的心。 - 陳義孝編
謂虛妄計度的分別心,能産生一切妄境界。與“真心”相對。《起信論》說,“一切衆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別”,遂輪回生死。又《菩薩心論》指出:“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時,心源空寂。”空寂之心,便是真心。唐·元稹《酬知退》詩:“莫著妄心銷彼我,我心無我亦無君。”彼與我的分別對立,也屬于“妄心”。(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指虛妄分別之心,即雜染虛假,生滅轉變之心。亦即能生起善、惡業的妄識。由虛妄因緣所現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乃凡夫有情的煩惱執著,稱爲妄塵。此外,以妄心分別計度事物,稱爲妄計。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