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維那?維那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翻譯名義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維那”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維那”的解釋

  維那二字,系梵漢兼舉之詞;維,綱維,統理之義;那,爲梵語  karma-da^na  (音譯羯磨陀那)之略譯,意譯授事,即以諸雜事指授于人。維那,又作都維那,舊稱悅衆、寺護。爲寺中統理僧衆雜事之職僧。據十誦律卷叁十四載,昔時佛陀于舍衛國,爲使僧衆中雜事皆有序,因令設維那。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上一(大四○·六中):“十誦中,時僧坊中無人知時限、唱時至及打揵稚,又無人灑掃塗治講堂食處,無人相續鋪床及教人淨果菜食中蟲,飲食時無人行水,衆亂語時無人彈指等,佛令立維那。聲論翻爲次第也,謂知事之次第,相傳雲悅衆也。”故知維那源于佛製,爲掌管僧衆雜事之職。古來大寺院皆設叁綱,即上座、寺主、維那,由維那統禦住僧。我國律宗、禅宗等皆置此職。于禅宗,維那爲六知事之一,爲掌理衆僧進退威儀之重要職稱。于其他宗派,維那則爲勤行法要之先導,掌理舉唱回向等。敕修百丈清規卷四定其職掌(大四八·一一叁二中):“維那,綱維衆僧,曲盡調攝;堂僧挂搭,辨度牒真僞;衆有爭競遺失,爲辨析和會;戒臘資次、床曆圖帳,凡僧事內外無不掌之。舉唱回向以聲音爲佛事,病僧、亡僧尤當究心;(中略)或有他緣,或暫假出入,將戒臘簿、假簿、堂司須知簿,親送過客司,令攝之。”

  我國僧官製中設維那,始于姚秦時中央僧官製中所設悅衆。北魏亦設僧官以統理全國有關佛教之諸般事物,于中央設昭玄曹,以沙門統爲最高僧官,維那爲副官;在地方設僧曹,以僧統爲長官,亦立維那爲副官。[梁高僧傳卷六、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禅林象器箋職位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維那”的解釋

  (職位)Karmad&amacron;na,梵語羯磨陀那,司寺中事務者,寺中叁綱之一。維爲漢語,綱維之義,那取羯磨陀那之那。又稱爲綱維,次第,授事,知事,悅衆,寺護等。寄歸傳四曰:“授事者,梵雲羯磨陀那。陀那是授,羯磨是事。意道,以衆雜事指授于人,舊維那者非也。維是周語,意道綱維,那是梵音,略去羯磨陀也。”行事鈔集僧通局篇曰:“維那聲論翻爲次第也,謂知事之次第,相傳雲悅衆也。”同赴請設則篇曰:“維那聲論翻爲次第也,爲知事之次第,相傳雲悅衆也。”同赴請設則篇曰:“十誦爲知請故須立維那,出要律儀翻爲寺護,又雲悅衆,本正音婆邏,此雲次第。”僧史略上曰:“按西域知事僧,總曰羯磨陀那,譯爲知事,亦曰悅衆,謂知其事悅其衆也。”又曰:“寺之設也,叁綱立焉,若網罟之巨綱,提之則正,故曰也。梵語摩摩帝,悉替那,羯磨陀那,華言言寺主上座悅衆也。”名義集一曰:“隋智琳,潤州刺史李海遊,命琳爲斷事綱維。爾後寺立叁綱,上座維那典座也。”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維那”的解釋

  南山雲:聲論翻爲次第,謂知僧事之次第。寄歸傳雲:華梵兼舉也。維是綱維,華言也。那是梵語,刪去羯磨陀叁字也。僧史略雲:梵語羯磨陀那,譯爲事知,亦雲悅衆。謂知其事,悅其衆也。稽其佛世,飲光統衆于靈鹫,身子莅事于竹林。音義指歸雲:僧如網,假有德之人爲綱繩也。隋智琳潤州剌史李海遊,命琳爲斷事綱維,迩後寺立叁綱:上座、維那、典座也。 - 宋·普潤法雲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維那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