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不退?不退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不退”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退”的解釋

  梵語avinivartani^ya。音譯爲阿惟越致、阿鞞跋致、阿毗跋致。又作不退轉、無退、必定。退,乃謂退步、退墮之意,指退墮惡趣及二乘地(聲聞、緣覺之位),即由所證得之菩薩地及所悟之法退失。反之,不再退轉,至必能成佛之位,則爲不退不退位又作不退轉地。在有部四善根位中,至忍位則不再墮退惡趣,故稱不退。大般若經卷四四九載,入見道而得無生法忍,則不再墮退二乘地而得不退。複次,菩薩階位中,十住中之第七住,稱爲不退轉住,由此産生諸種不退之說。

  (一)叁不退,乃吉藏法華義疏卷一之說。對此解釋有四說,現采第一說,叁不退指:  (1)位不退,十住位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2)行不退,十地之中,第七地菩薩所作之修行,不再退轉。(3)念不退,第八地以上之菩薩無須刻意精進,自然可進道而不動念。

  (二)四不退,叁不退加處不退(往生彌陀淨土,不再退轉),則爲四不退,系迦才淨土論卷上之說。此外,窺基于法華玄贊卷二,亦立四不退:(1)信不退,在十信位中,第六心以上之菩薩,不再起邪見。(2)位不退,十住位之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3)證不退,初地以上之菩薩之法,不再退失。(4)行不退,八地以上之菩薩,能修有爲與無爲行,而不再退轉。懷感之釋淨土群疑論卷四亦有此四不退之說。智旭之阿彌陀經要解舉出念、行、位、畢竟等四不退說;慈恩之四土圖說則有願、行、智、位等四不退說。(參閱“四不退”1662)

  (叁)五不退,信、位、證、行等四不退,若加煩惱不退(等覺位之菩薩,不再爲煩惱而退轉),則爲五不退。[大寶積經卷二十七、卷七十七、卷一一一、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八、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一、攝大乘論釋卷八、大毗婆沙論卷六、俱舍論卷二十叁、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易行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不退”的解釋

  (術語)梵語曰阿毗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譯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進而無退失退轉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轉,言勤行修習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不退”的解釋

  不再退轉的意思。有叁種的不退,即一、位不退,證到圓教的初信位,破了見惑,進入聖人的境界,便永遠不再退回到以前凡夫的地位;二、行不退,證到圓教的十信位,破了思惑與塵沙惑,此時專門濟度一切衆生,永遠不會再退回到以前二乘的地位;叁、念不退,證到圓教的初住位,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不退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