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人之身體。人體每有待于食物、衣服等之資養而生存,故稱有待。摩诃止觀卷四上(大四六·叁六上):“有待之身,必假資藉。”此外,有待之依身,指藉種種資緣以確立此身之義;有待轉變,指身體之轉變;有待不定,指身體之無常。蓋“有待”一詞,原出于莊子逍遙遊之“猶有所待者也”一句。[梁高僧傳道安傳]
(術語)謂人身爲待食物衣服等之資而立者。止觀四上曰:“有待之身,必假資籍。”南山之戒疏四上曰:“有待之形,假資方就。”行宗記二上曰:“身名有待,必假資緣。”梁僧傳,道安傳曰:“損米千斛,彌覺有待爲煩。”案,有待之字,本于莊子逍遙遊之“猶有所待者也”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