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a^tma-gra^ha。又作人執、生執。執著實我之意。蓋衆生之體,原爲五蘊之假和合,若妄執具有主宰作用之實體個我之存在,而産生“我”與“我所”等之妄想分別,即稱我執。俱舍論卷二十九,謂我執有五種之失,即:(一)起我見及有情見,墮于惡見趣。(二)同于諸外道。(叁)猶如越路而行。(四)于空性中,心不悟入,不能淨信,不能安住,不得解脫。(五)聖法于彼不能清淨。小乘將我執視爲萬惡之本,爲一切謬誤與煩惱之根源。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亦載,煩惱障之品類衆多,以我執爲根,生起諸煩惱;若不執我,則無煩惱。
又依成唯識論卷一載,我執可分爲二種:(一)俱生我執,即先天性之我執,由無始以來虛妄熏習內因力之故,恒與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運而轉,故謂俱生。(二)分別我執,即後天所起之我執,乃由現在外緣力之故,非與身俱,須待邪教及邪分別然後方起,故謂分別我執。分別起之我執,能生“發業”之用;俱生起之我執,能起“潤生”之用,皆能擾惱衆生之身心,而令其輪回生死。[俱舍論卷叁十破執我品、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末](參閱“二執”210、“我”2937)
(術語)認有我身之執念爲我執,亦雲人執。唯識述記一本曰:“煩惱障品類衆多,我執爲根,生諸煩惱,若不執我無煩惱”俱舍論二十九曰:“由我執力,諸煩惱生。叁有輪回,無容解脫。”俱舍光記二曰:“我執謂我見。”梵&Amacron;tma-gr&amacron;ha。
又名人執,即妄執人有一實在的我體。 - 陳義孝編
此數論外道義。唯識述記四卷二十一頁雲:從大生我執。我執者:自性起用,觀察于我,知我須境,故名我執。初亦名轉異,亦名脂膩。 - 朱芾煌
一切煩惱,皆由有我而起。若無我者,則一切皆無。因見有我,故曰我見。因有我相,故曰我相。執爲有我,故曰我執。
一、我見 亦曰人見,又曰身見,又曰人我見。五蘊假和合之身心,以爲有常一之義,謂之我見。亦名身見人見者,謂因執實有人我之見也。又稱人我見者,我爲常一主宰之義,人固執常一之主宰,是即人我見也。
二、我相 亦名人相。謂衆生于五蘊法中,若即若雜,妄計我我所有之實,是名我相。亦謂人相者,謂衆生于五陰法中,妄計我是人,我生人道,異于余道,是名人相。
叁、我執 亦名人執,我者一生之主宰之謂。認有我身而執念之,謂之我執。以不了人身爲五蘊假和合而成,固執常一之我體,亦謂之人執。 - 明·楊卓
此又作人執、生執。衆生之體,原爲五蘊假合,若妄執具有常、一、主宰之實我,而産生“我”與“我所”等之妄想分別,即稱我執。《成唯識論》卷一載,我執可分爲二種:一、俱生我執,即先天性的我執,由無始以來虛妄熏習內因力之故,恒與身俱,不待邪教及邪分別,任運而轉,故謂俱生。二、分別我執,即後天所起的我執,乃由現在外緣力之故,非與身俱,須待邪教及邪分別然後方起,故謂分別我執。分別起的我執,能生“發業”之用;俱生起之我執,能起“潤生”之用,皆能擾惱衆生之身心,而令其輪回生死。見《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卷上。 - 于淩波居士著
又名人執,即妄執人有一個實在的我體。
- 梵心居士編